概括西方管理学的发展脉络并简要评价各个阶段的主要理论。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管理活动自古以来就存在,早在公元前5000年,生活在幼发拉底河流域的闪米尔人就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早最原始的管理活动。但对管理进行系统的研究则是最近一二百年的事。管理学的发展都经历了哪些阶段,有哪些管理思想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管理的世界。

  西方工业革命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厂制度的形成,经商和管理日益得到社会的重视,愈来愈多的人开始研究社会实践中的经济与管理问题。其中,最早对经济管理思想进行系统论述的学者,首推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 他的代表作是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该书系统阐述了劳动价值及劳动分工理论。斯密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他在分析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时,特别强调了分工的作用,并证明了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斯密在研究经济现象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论点:经济现象是基于有利己主义目的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他认为,人们在经济行为中,追求的完全是私人的利益。但是,每个人利益又为其他人的利益所限制。这就迫使每个人必须照顾其他人的利益。由此,就产生了相互的共同利益,进而产生和发展了社会利益。社会利益正是以个人利益为基础的。

  在斯密之后,另一位英国人查理巴贝奇发展了斯密的论点,提出了许多关于生产组织机构和经济学方面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巴贝奇的代表作是1832年出版的《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他赞同斯密的劳动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论点,但是认为斯密忽略了分工可以减少支付资这一好处。后来,巴贝奇又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即对技艺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报酬的依据。巴贝奇的思想,侧重于以效率和成本核算为中心的管理,是对管理进行技术性研究的萌芽。

  这一时期的著名管理学者除了斯密和巴贝奇之外,还有罗伯特欧文,欧文是欧洲有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他对当时的整个资本主义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挑战。他主张人道的工厂管理,认为在管理中不能采用惩罚式管理方式,试图创立一种新型的工业道德。欧文还针对当时资本家重物不重人的观念,提出应重视对人力资源的投资,而不能仅仅关心机器设备,强调“人是环境的产物”。欧文的思想,侧重于以人为本的管理,是对管理进行社会性研究的萌芽。

  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和经济由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以科学管理为代表的古典管理学随之应运而生。

  泰罗以及科学管理运动 费雷德里克泰罗是美国著名的工程师和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他第一次系统地把科学方法引入管理实践,集前人管理思想和实践经验之大成,创立了科学管理,首开西方管理理论研究之先河,使管理从此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并得到发展。泰罗因此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而受到世人的尊敬。泰罗主要著作有《科学管理原理》(1911)和《科学管理》(1912)。科学管理的基本思想是:管理可以而且能够使用科学,不能只靠经验和智慧进行管理;管理中存在着普遍原理,不能只靠天赋和个人风格;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劳资合作,不能只靠斗争去赢得利益。总之,科学管理是一场思想革命,其本质在于两个方面:以科学取代经验,以阶级合作取代阶级对抗。在科学管理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管理学家,除泰罗外,还有甘特、巴思、埃默森、库克、吉尔布雷斯夫妇等人。

  法约尔及其管理理论 亨利法约尔,1841年出生在法国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1916年问世的名著《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是他一生管理经验和管理思想的总结。他认为他的管理理论虽然是以大企业为研究对象,但除了可应用于工商企业之外,还适用于政府、教会、慈善团体、军事组织以及其他各种事业。所以,人们一般认为法约尔是第一个概括和阐述一般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他的理论概括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内容:(1)从企业经营活动中提炼出管理活动。(2)倡导管理教育。法约尔认为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3)提出五大管理职能,即: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4)提出十四项管理原则,即: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报酬、等级制度、集中、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和团队精神。

  韦伯的组织研究 马克斯韦伯是20世纪初期德国最伟大的学者之一,代表作是《经济组织与社会组织》。他提出了官僚组织学说,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系统的组织理论。韦伯认为权威有三种历史形态:包括传统权威、超人权威和法理权威。传统权威:来自于习俗、惯例、经验、祖训,其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族长制社会,即家长制。超人权威:也称为个人魅力权威或神授权威。这种权威来自于对超人领导者的个人崇拜,超人权威下的组织依赖于信仰,而不是依赖于强制。法理权威:又被称为法定权威,法定权威来自于人们对法律制度的理性信仰,而不是把法律制度当作工具。韦伯还认为,理想的官僚组织是由以下因素构成的:(1)组织分工,(2)职位设置,(3)成员选拔,(4)成员管理,(5)所有者同经营者相分离,(6)组织的运转依赖于不受个人情感支配的固定活动规则和工作程序,(7)组织成员的关系以及组织部门的关系完全理性化,组织内外的人际关系均要做到非人格化。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从其形式和结构来看,他所倡导的是一种法制组织;从其实质和运行机制来看,他所倡导的是一种理性组织。韦伯的理论在30年代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于他对官僚组织的开创性研究,人们把他称为“组织理论之父”。韦伯创立的范式,至今还是研究组织问题的基本范式。

  管理心理学和霍桑实验 最早提出工业心理学这一概念的是雨果蒙斯特伯格,他的代表作是《心理学与工作效率》,他的理论包括三部分,一是研究不同工作对人们不同心理品质的要求,二是寻求在什么样的心理条件下才能从每个人那里获得最大的产量,三是研究对人的需要施加符合实业利益的影响的必要性。玛利派克福莱特开创了团体心理学,并重视公司如何更好的为社会服务的问题。她认为,团体冲突可以通过四种途径来解决:一是一方自愿退让;二是双方斗争以及一方战胜另一方;三是双方妥协;四是双方结合。真正对管理进行心理学的重大研究,开始于埃尔顿梅奥主持的霍桑实验,它开创了管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提出了有关工业文明的一种新的社会哲学。霍桑实验表明:工人的心理感受和社会需要,会严重的影响工作效率。霍桑实验的本质,同泰罗主义的工业伦理学说是一致的。

  古立克和厄威克对古典管理学的总结 1937年,古立克和厄威克以法约尔的思想为主,吸取了泰罗、梅尧等人的管理学说,排除了古典管理学创立初期的效率运动只注意技术和操作问题的偏颇,对前一阶段的管理学进行了系统总结,编辑了《管理科学论文集》。古立克和厄威克的总结,是一个时代的分水岭。此后,管理学研究的重点,由以前的侧重于具体管理技术进入到了以后的组织与行为研究。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以及30年代后期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对管理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一时期无论是对管理学研究的深度方面还是广度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两个阶段,使管理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巴纳德 在现代管理学领域,美国人切斯特巴纳德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大师级人物。他对现代管理学的贡献,犹如法约尔和泰罗对古典管理学的贡献。1938年,《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的问世,给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使他成为社会系统学派的开山祖师和首任掌门,并被世人尊称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巴纳德的理论贡献,在于他从最简单的人类协作入手,揭示了组织的本质及其最一般的规律。在这一基础上,巴纳德将组织定义为“把两个以上的人的各种活动和力量有意识地加以协调的体系”,进而论证了组织存在的三个要素,即协作意愿、共同目标、信息交流,最后他将组织的本质落脚于信息问题上,这是一个时代的创举。同时巴纳德还提出了组织平衡理论和权威接受理论,开创了组织行为研究的先声。

  西蒙 赫伯特西蒙是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教授,他全面接受并进一步发展了巴纳德的理论,并创立了决策理论。他的主要著作有:《管理行为》(1945)、《组织》(1958)、《管理决策的新科学》(1960)等。西蒙认为,决策贯穿与整个组织的各个层次,“管理就是决策”。决策前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事实前提,一类是价值前提。同时西蒙提出了有限理性和满意型决策的概念,把人们的行为模式分为“刺激—反应”型习惯模式和“犹豫—抉择”型逻辑模式两类,并将决策活动划分为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和审查活动四个阶段。

  德鲁克的目标管理 德鲁克是一代管理实践的宗师,被人尊称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代表作是1954年出版的《管理实践》。他认为社会和经济都处于一种持续的创造、成长、停滞和衰退的状态。他强调在确定目标和评估结果时需要界定清楚8个关键领域:市场地位、创新、生产率、物质及金融资源、盈利能力、管理者的业绩和发展、员工的表现和态度、公共责任。他的贡献主要是管理艺术上和文化上的贡献,尤其是对管理实践的洞察。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马斯洛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来源于对人们需要的满足程度,需要具有不同的层次,依次为生存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人的自我实现。在一定时间内肯定有一种需要是主导性需要,需要之间具有可替代性。管理活动实际上就是处理“激励-需要-行为”之间的关系。

  阿吉里斯的个性与组织研究 阿吉里斯认为,个人的个性有一种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连续发展趋势,而各种正式组织则使个人保留在不成熟状态,并妨碍人的自我实现。阿吉里斯试图通过组织设计,使个性和组织协调起来。具体方法是:扩大职工的工作范围;采取参与式即以职工为中心的领导方式;用从事多种工作的方法扩大职工的技术领域和知识面;加重职工的责任以激发其责任心和创造性;更多的依靠自我指挥和自我控制。

  麦格雷戈的xy理论 麦格雷戈把以往的管理理论概括为两大理论,即x理论和y理论。x理论和y理论有着截然相反的看法。大体上,x理论接近于古典管理学中的管理技术方法理论,y理论接近于现代管理学中的行为科学理论。

  卢因的团体力学 卢因用物理学的观点来研究人和组织的行为,他认为,团体力学就是研究组织中各种力的相互作用。组织中的团体行为,不仅影响着团体结构,而且修正着个人行为。

  赫兹伯格的激励-保健理论 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因素可分两种:一种是激励因素,真正起着激励作用;另一种是保健因素,不起激励作用,但没有它则会产生不满。管理者应当把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区分开来,使其各自充分发挥相应作用。

  菲德勒的领导环境理论 菲德勒根据领导环境的不同提出了一种权变领导模式。他认为,领导环境有三种变量,即:领导-成员关系、工作结构和规章制度、领导者的地位权力。这三种变量的不同组合,决定着采用不同的领导方式。

  威廉大内的z理论 他详细的比较了美国和日本在管理上的不同,综合了麦格雷格提出的x理论和y理论,创立了z理论。他认为,日本成功的经验在于把x理论和y理论融为一体,形成了一种z型管理方法。

  运筹学和管理科学理论 运筹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兴起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技术方法,对运筹学的理论研究,美国人把它称之为“管理科学”。到了60年代,运筹学在政府中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运筹学和管理科学,以计算机技术和数理逻辑为其两大支柱。它运用微积分、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以及矩阵和网络图等数学手段,形成了一系列技术性管理理论,影响比较大的有规划论、对策论、排队论、库存论、网络技术、投入产出分析等等。

  宏观管理学体系的建立 管理过程学派的第三代人物哈罗德孔茨把法约尔建立的管理过程理论进一步总结完善,特别是孔茨的《管理学》一书,以管理过程理论为主,吸收了其他许多管理学家的理论、观点和方法,从计划、组织、人事、指挥、控制入手,集各种管理理论之大成,建立起一个宏观的、具有包罗万象色彩的理论体系。

  20世纪60年代以来,管理学界新理论层出不穷。大体上,有代表性的理论探索有以下几个方面:

  系统理论学派 系统观念人们早已有之,但是,作为一种哲学方法论体系的一般系统论,是生物学家贝塔朗菲于1937年在芝家哥大学首次提出的。对系统理论的研究以华盛顿大学的教授卡斯特和罗森茨韦格最为有名,他们的代表作是1970年出版的《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他们从系统的整体性出发,运用“输入—转换—输出”的分析模式,着眼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析组织管理活动。他们认为,各种组织都由目标和价值分系统、技术分系统、社会心理分系统、结构分系统、管理分系统五个部分所组成;五个分系统互相影响,而整个组织又处于环境超系统之内,是一个开放系统。

  权变理论学派 对权变理论的研究以美国尼勃拉斯加大学的教授卢桑斯最为有名,他的代表作是1973年发表的《权变管理理论:走出丛林的道路》和1976年出版的《管理导论:一种权变学说》。他认为,权变理论的关键在于寻找有可能影响管理的各种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所有影响管理的变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受管理手段制约的环境变数,即管理中的自变量;另一类是管理者采用的不同管理方法,称之为管理变数,即管理中的因变量。权变理论就是寻找两者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提供统一的解决管理复杂性的方法。

  经验学派 代表人物是戴尔和杜拉克,他们认为,只有从实际出发,经过实际验证的原则才是最可靠的原则。

  超Y理论 在X和Y理论之后,美国的乔伊洛尔施和约翰莫尔斯提出了超Y理论。他们认为,管理的方式主要由工作的性质、成员素质等来决定。其主要观点是,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

  决策理论的深化 决策理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西蒙认为,管理组织的作用在于提供一个有利于做出合理决策的组织机构。管理组织不仅是理性人的聚集和延伸,组织同样能做出理性选择和合理行为。

  [1]【美】雷恩.管理思想的演变[M].赵睿 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当前网址:http://www.hbxwzx.com/junshi/2020-02-23/17541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方资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