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亚鹤:高江涛在4000多年的陶寺探源“中国”

来源: 浏览

小编: 我是山西陶寺考古队的第五任领队。李亚鹤发现陶寺遗址考古发掘迄今已40余年,发掘面积近3万平方米,为我们呈现了4000多年前的神奇观象台、结构复杂的宫城宫殿和5500余件出土文

 我是山西陶寺考古队的第五任领队。李亚鹤发现陶寺遗址考古发掘迄今已40余年,发掘面积近3万平方米,为我们呈现了4000多年前的神奇观象台、结构复杂的宫城宫殿和5500余件出土文物。2024年11月,陶寺遗址博物馆也正式开放。

李亚鹤发现我最早是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陶寺遗址的。2002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陶寺遗址纳入其中。那时候我正在考博,这是一个必须关注的热门知识点,所以从考试的角度知道了陶寺遗址。读博期间,我的实习恰好就被安排在陶寺。后来在陶寺近20年,我基本没有过疲惫期。只要注重细节,考古永远都会有新鲜感。

发现4000多年前的观象台,和两个实习生密不可分

我在陶寺实习了3个月,正好赶上发掘观象台。李亚鹤发现当时陶寺考古队只有何努先生一个“光杆司令”,我作为博士生也可以帮帮他。

陶寺观象台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观象台,可以观测到包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在内的20个节气,是陶寺文明最重要的技术创新。这个发现现在看来重大,但在当时却颇受质疑。

李亚鹤发现探源工程开展之后,陶寺遗址进行了一次新的勘探。一般来说,考古勘探能够帮助我们初步了解地下的遗迹是什么,比如是一个墓葬,还是一个房子。但勘探到观象台这片区域的时候,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乱”。

这里有夯土、有生土,还有一些垃圾坑。有夯土,意味着可能是个建筑,但是又有生土,是没有人动过的土。当时考古队做了一个决定,干脆把这个不清楚、但现象看起来又很重要的地方打开。正因为复杂,才需要探索。这个决定现在看来是很关键的,但当时把它挖开一看:确实不认识。

李亚鹤发现在湿润的地面上,考古现象会更容易呈现出来,但是山西的天气干燥。我们常说“春雨贵如油”,春季发掘的时候下了一场雨,考古队就趁着这场雨赶紧拿着手铲重新刮了一遍,现象才清晰地呈现出来——是13块夯土的痕迹。

李亚鹤发现一块一块独立的方形夯土遗迹,呈一个弧形的阵列。夯土往往是承重的,如果把这些夯土连到一块,那就是一面弧形的墙。但它们又有间隔,这是什么?没见过。考古队只能猜想,是不是像夯土柱子一样的东西。

当前网址:http://www.hbxwzx.com/shehui/2025-03-20/21618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方资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