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连廊体系大多滞后于商圈发展需摆脱“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徐汇区政府日前公布,徐家汇连廊今年底将完成第一期主体结构建设,届时市民将看到一座空中连廊串联起西亚宾馆、美罗城等徐家汇地标建筑,并与横跨肇嘉浜路的徐家汇天桥连通,打通商圈东南角的空中慢行空间

  徐汇区政府日前公布,徐家汇连廊今年底将完成第一期主体结构建设,届时市民将看到一座空中连廊串联起西亚宾馆、美罗城等徐家汇地标建筑,并与横跨肇嘉浜路的徐家汇天桥连通,打通商圈东南角的空中慢行空间。

  说到近年来上海颇受瞩目的连廊工程,非浦东陆家嘴连廊莫属。建成将满四年的陆家嘴连廊,不仅串联起东方明珠、环球金融中心、金茂大厦等标志性建筑,还有效缓解了小陆家嘴地区人车混行的交通困局。

  当陆家嘴环形天桥日均人流量突破20万人次,徐家汇、普陀真北商圈连廊工程相继启动或建成之时,曹家渡、南京西路“金三角”等地区的连廊建设计划却悄无声息。市中心方寸之地如何实现有效连通,成为上海城市规划下一步需要攻克的难题。

  2013年10月1日,浦东陆家嘴二层步行连廊工程投入使用,这一“世纪连廊”工程与上海世博会前夕完工的陆家嘴环形空中走廊相连,西起国金中心二层,上跨银城中路,沿金茂大厦北侧向东跨越东泰路,顺着环球金融中心到达陆家嘴环路。建成后的二层连廊全长约543米,成为俯瞰整个陆家嘴金融城的绝佳平台。

  根据浦东新区提供的数据,目前陆家嘴环形天桥日均人流量超20万人次,节假日可达50万人次。相比建成伊始人们对连廊是否会影响小陆家嘴整体景观的担忧,在今天看来,环形天桥和空中连廊大大改善了小陆家嘴地区的交通出行,连廊的设计获得成功。

  事实上,无论是环形天桥,还是二层连廊,所要解决的都是小陆家嘴地区长久以来存在的通行悖论:看上去近在咫尺,走起来却颇费一番周折。这一问题在上海许多市级商圈都存在已久。

  2013年8月31日,11号线徐家汇站通车,徐家汇成为拥有轨交1号线号线三线的大型换乘枢纽,每天仅乘坐轨交经过徐家汇的客流超过35万人次。拥有19个轨交出口的徐家汇,仅凭地下通行,很难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尤其对初来乍到的游客,从美罗城走向近在咫尺的东方商厦,必须经过地下的“九曲十八弯”。徐家汇连廊项目因此诞生。

  此前,普陀真北商圈的空中连廊已于去年6月投入试运行。这座毗邻中环线的连廊体系横跨金沙江路和真北路,连接绿洲中环中心、118广场以及近铁城市广场南座与北座,实现了该地区的人车分流,缓解了中环真北路区域困扰已久的交通拥堵。

  然而,有些连廊工程在公布相关规划方案后却陷入沉寂。家住曹家渡的“逛街达人”蒋女士说,每次去曹家渡花鸟市场,在万航渡路长宁路口等待漫长的红绿灯时,就希望能有一条连廊,串联起家门口的悦达889、金廷88、芳汇广场这些分别散落在四个路口的商场。如今,虽然中服免税店、盒马鲜生相继在曹家渡开业,但想要舒舒服服“荡马路”,蒋女士觉得还是不方便,“在曹家渡逛商场要过4条马路,太麻烦”。

  在商业刚刚起步、交通压力还不显著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连通上海各大商业中心和交通路口最常见的设施,不是地道更不是连廊,而是人行天桥。去年4月,位于延安中路华山路的天桥曾因轨交站点建设面临拆除,虽然之后施工方案改变,天桥得以保留,但着实牵动了不少人的心。

  上海的人行天桥集中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主要用于解决人车矛盾、行人过街难等问题。根据资料记载,上海最早的人行天桥建成于1982年,位于今天的延安东路外滩。此后,武宁路东新路天桥、东大名路提篮桥天桥、延安东路西藏路天桥、福州路西藏中路天桥、南京路西藏中路天桥、肇嘉浜路天钥桥路天桥、南京西路石门一路天桥等一大批天桥相继建成。

  曾有专家估计,上海先后有过近百座人行天桥,但因每座天桥的建设方和管理方都不同,具体数目已无法精确探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被拆除的天桥不超过总量的10%,拆除原因主要包括轨交站点建设、地下空间功能替代、优化商圈环境等。如2003年,位于南京东路西藏中路的人行天桥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更为现代化的人民广场轨道交通枢纽,以及整合花园绿地的下沉式广场。

  无独有偶。随着城市规划理念和施工技术的进步,近年来,上海不断在城市地下空间做文章,一批标志性的地下通道代替了天桥,成为方便市民通行、解决人车混流的新渠道。

  2016年7月,继陆家嘴空中连廊后,陆家嘴核心区内4幢超高层建筑之间的地下空间与地下通道启用。通过这一地下连接工程,市民可以快速便捷地在金茂大厦、国金中心、上海中心和环球金融中心之间穿行。

  通道刚建成时,记者曾全程体验过这条地下长廊。从国金中心LG2层出发,找到一扇铺着地毯的玻璃门,穿过这条约200米长的通道,是一个两侧陈列着陆家嘴风景照的圆形大厅,走出大厅向右一转,没走几步就来到上海中心。一旁灯光绚丽、流光溢彩的通道则依次通往金茂大厦和环球金融中心,走完全程不到10分钟。

  在诸如虹桥商务区这样的新建城区,地下通道和二层连廊的使用更为广泛。新开发的虹桥商务区地下通道和二层连廊,从商务区规划之初就逐步形成方案,各幢商务楼在施工建设中为地道和连廊接口预留空间,实现整个区域的大连通。

  陆家嘴连廊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历时三年;徐家汇连廊从酝酿到动工,经历两个“五年计划”;位于长宁区新虹桥——天山商圈的地下勾连体系,从最初规划到今年4月第一条仙霞路地道贯通,也历经近八年。

  无论是地上还是地下,规划难成体系、施工难度大,是上海城市连廊体系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而商业面积的损失,则是各商业体与连廊之间绕不开的“坎”。

  尚嘉中心负责人透露,目前仙霞路地道通往商场的出入口暂时由原地下通道出入口代替,未来待相关商铺合约期满,商场将腾出部分商业经营面积,用于仙霞路地道出入口扩建。但记者看到,尚嘉中心连接地道的LG1层均为知名奢侈品精品店,舍去这些经营面积,对商场来说损失不小。该负责人说,不少高端商业体不愿意与公共连廊对接,还有一个深层原因:不希望商场不需要的客流拥入。

  目前,上海市中心连廊体系大多滞后于商圈发展,往往因出现交通拥堵或通行不便才投入建设。但专家指出,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难成体系,也为未来的城市规划敲响警钟。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王伟强指出,类似虹桥商务区这样的城市近郊,目前仍处在人流导入和培育阶段,反倒不是最迫切需要建设连廊的地区。目前,上海对建设连廊需求最为迫切的仍是陆家嘴、徐家汇、静安寺等人流量大、交通复杂的市中心商圈。

  他同时指出,要实现连廊真正连通,需要协调各社会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打破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的藩篱,让连廊高度接入周边的建筑空间。他以香港为例,渣打银行在香港中环地区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都不算大,但连廊从地下、地面到地上二层的接入区共占大楼近四分之一的面积。“银行不是零售业,不需要那么大人流量,却愿意拿出企业私有空间接入公共连廊,很不容易。”

  专家指出,在建筑空间有限、市中心区难以进行大面积规划改造的情况下,上海应该因地制宜,进行多样化的连廊体系建设,从提升连廊使用效率角度进行规划,才能使连廊真正连通和激活城市空间。

当前网址:http://www.hbxwzx.com/qiche/2019-11-22/15662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方资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