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CTO李大海牛津演讲全文:崛起的中国科技创新力量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近日,第六届牛津中国论坛日前在牛津大学举办,知乎CTO李大海出席并发表演讲,就中国科技的未来发展分享了自己的观点

  近日,第六届牛津中国论坛日前在牛津大学举办,知乎CTO李大海出席并发表演讲,就中国科技的未来发展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李大海认为,中国实质上已经是一个科技大国,在成为下一个科技强国的路上,科技创新能力、与基础科学研究将是未来发展的核心地带。

  感谢牛津中国论坛的邀请和热情接待,谢谢大家的掌声。今天的论坛主题很宏大,作为一个中国科技产业的「圈内人」,我也来简单谈谈我的看法。

  我们常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每年科技界都会贡献出足以改变世界的突破,慢慢渗透进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2018年,我们同样听到很多振奋的消息,基因试纸被开发、新型光合作用被发现、人工智能应用爆发、洞察号登陆火星...... 小到基因序列,大到外太空,科技让人类发现了越来越大的世界。

  这些最新的科技话题,每个都在知乎上引发了热烈讨论。在知乎超过3000 万个问题中,科技一直是规模最大的话题和讨论门类。除了科技话题,知乎上也有很多其它领域的讨论,涉及的线 万。当然,这里面也包括英国以及牛津大学的讨论。事实上,知乎聚集了超过 17 万在英国的用户,他们的无私分享,让中国网友更了解英国的人文和科技。

  说到「科技强国」,毫无疑问,英国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就是当之无愧的科技强国。数百年来,英国的科技创新实力都名列前茅。 而建校 900 多年的牛津大学更是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作为英国最大的科研中心,牛津大学为全球科技发展输送了大量杰出的人才,他们创造的科技硕果,不仅推动英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也惠及到世界各国的人民。

  那么,中国的科技发展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在接到主办方的邀请之后,我把这次的论坛议题作为一个问题在知乎抛出,截止到上周,一共收获了 299 个回答,3198 人关注,186 多万人浏览。

  基本上,大家已经形成两个共识。第一个共识,如果在全球范围内横向对比,中国实质上已经是一个科技大国。中国的科技发展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

  我这里有一组数据, 2008 年至 2018 年,中国科技人员共发表国际论文 227.22 万篇,论文共被引用 2272.40 万次,分别排在世界第 2 位;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专利申请有两位数增长的国家,一个对研究和发展的投资高达全世界投资总额的 20% 的国家。

  往「大」了说。过去几年,中国在科技工程上成果累累,被海内外称作「基建狂魔」。这些科技工程不仅遍及中国,还走出国门,甚至上天入海。

  一个多月前,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实现了中国在太空科技史上的一大步;同一年,中国建成了世界上里程最长、施工难度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科学专利和投资金额最多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这座大桥也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往「小」了说呢,2018 年,中国首次揭示水合离子的微观结构,获得水合离子的原子级图像,在离子电池、海水淡化等领域开拓了新的应用前景;中国还首次在铁基超导材料中发现马约拉纳任意子,对于未来构建高度稳定的量子计算机具有重要意义。

  「大」和「小」我们说完了,接下来我们换个角度,再往「细」了说。科技驱动中国在「创造」和「发现」领域一日千里,同时也在生活细节上改变着我们。都说中国的应用科技的天堂,没错,中国的数字技术、无人机技术、移动支付技术、共享经济都跑在全球前列,为民众创造了新的生活方式,让大家切身体会到什么是「科技改变生活」。

  曾经有家媒体做过一幅有趣的用户画像,叫做「一个中国人的一天」,我们不妨叫他 Jack。

  Jack 每天早上 7 点准时被智能机器人叫醒,他一边洗漱,一天预知天气,享受音乐;9 点钟,Jack 通过手机 NFC 支付乘坐地铁上班,在上班路上刷一刷知乎,看看算法推荐下的感兴趣的内容;10 点钟到达公司之前,在外卖订餐网站预定的咖啡已经送到了 Jack 的办公桌上;下午 2 点钟,Jack 突然想起家中该缴纳电费了,于是他在手机 App 上花费1分钟完成缴费;6 点钟下班之后,Jack 乘坐网约车回家,在到家之前,空调、热水器等智能家居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

  科技对一个普通人生活的渗透,远不限于此。1985 年上映的经典科幻电影《回到未來》脑洞了一个充满科技的未来世界,到了如今的真实世界,我们几乎实现了电影中至少一半的科技设想。

  为了另外一半设想早日成为现实,中国科技行业还在不断地探索之中。比如说我所在的公司知乎,AI 算法、机器学习已经渗透进知识产出和分享的每个环节,用户在知乎看到的每一个内容推送,输出的每一个知识见解,背后都饱含技术创新的作用。

  从大型工程建造,到细胞粒子级的探索,再到改变生活细节的互联网应用,中国取得的这些科技成就,靠的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全球化的开放合作。当然,这些技术创新中就有大量来自归国留学生和学者的贡献。

  依靠这些创新突破,中国成为当之无愧的科技大国,但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技强国与科技巨头之前,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这也就是知乎用户达成的第二个共识。

  中国在数字技术、移动支付技术等应用市场跑在全球前列,但在科技创新能力、与基础科学研究上仍然存在短板,跟欧美先进水平有明显差距。

  首先,科技创新能力代表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潜力和创造力。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8 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从 2016 年开始位列前 25 位,并持续上升到 2018 年的第 17 位,进步最大的指数是普通基础建设、高新技术进口、知识型工人、知识技术产出等。但劣势也十分明显,主要集中在监管、高等教育、生态可持续性、信贷、海外投资、创意服务等领域。

  可以说,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增长明显,已经接近了科技强国水平,但是显然和目前的科技体量排名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比如中国的医疗行业。中国是人口大国,医疗技术的进步关乎国计民生。但截至 2016 年,中国 HAQ(医疗服务可及性和质量指数)在 195 个国家中排名第 48 位,与欧美先进国家差距明显。

  再者,基础科学研究能力是科技创新的源动力,基础科学的价值在于探索人类的认知边界。因此,基础科学研究是无国界的,关乎的是全人类的利益。在这个核心地带,中国的研究依然还在艰难的爬坡阶段。

  去年 10 月 23 日深夜,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在知乎上提了一个问题:「未来十年哪些基础科学突破会影响互联网科技产业?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融合创新,会带来哪些改变?」,引发了全民关注。

  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中国科技行业已经充分意识到基础科学的重要性,甚至这种重视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目前中国国家发改委已经启动了促进基础科学发展的「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前期研究,将基础科学的创新和研究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来。

  同时,需要再次强调的是,科技创新是世界性的、时代性的,发展科技必须具有全球视野,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从科技大国到科技强国的路上,中国也在不断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拥抱全球科技创新人才。眼下,无论是中国政府还是学界、企业界,都对高端科技人才表现出强烈的渴求。

  当下,中国科技界已经汇聚了来自全世界的尖端科技人才,为中国科技发展贡献了无穷的才智。在牛津大学,中国留学生超过 800 人,都是推动未来科技发展的潜力股。你们的未来是光明的,但使命也是艰巨的。你们的来处——正在崛起的中国——有大把的机会等着你们去开拓,也有大把的挑战等着你们去攻克。

  立足中国科技变革大潮中,我们热切的盼望你们能够在学成之后,回到祖国的怀抱,为中国乃至世界科技的进步贡献一份才智和力量,中国能否成为下一个科技强国、科技巨头,这一天能否早日到来,由你们来决定。

当前网址:http://www.hbxwzx.com/keji/2020-02-17/174468.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方资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