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鼎盛时期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如何?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知道合伙人时尚行家采纳数:4186获赞数:43418年度最佳护肤导师 伊的家直属的护肤老师

  展开全部文景之治时期较好。汉武帝时期自对匈奴连年征战后,国力大大损耗,因此赋税加重,人民生活水平大大降低。到了汉武帝末期,人口已经大大减少,而且民变时有发生,汉朝已经出现社会不稳的迹象。因此汉武帝立即调整政策,恢复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到了汉宣帝时期,经济恢复并超过文景之治。

  但是自元帝开始,一味任用不切实际的儒家政策,对社会上兼并之风不能予以阻止,从而致使社会上的土地兼并之风越来越盛。大多数农民失去土地,或为流民,或依附大的庄园主成为依附农。王莽改制,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更加严重,变成了对民众的二次掠夺。所以王莽末期,很多生存不下去的民众成为一股股大大小小的流民,他们或掠食州县,飘乎不定,或啸聚山林打家劫舍。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收起

  展开全部汉朝国力达到中国古代社会的顶峰,人口超过6000万,安格斯·麦迪森估计当时汉朝国内生产总值以1990年美元计相当于450美元/每人——这一总数超过了90年代最低生活水准,且直到10世纪末期宋朝初年也未发生过明显改变。

  汉朝经济表现为人口的大量增长,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商业和贸易和中央集权制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该时期,货币的铸造水平和流通速度都有了显著的提高,从而奠定了稳定的货币体系基础。丝绸之路也促进了汉朝和亚欧各国的贸易和贡品往来,许多商品是中国古人之前闻所未闻的。

  两汉的首都长安和雒阳,根据人口和面积当时可以位于世界最大城市之列。官方作坊为皇宫制造家具服饰,为老百姓生产商品。政府监督公路和桥梁的修建,从而促进了官方业务及商业的发展。根据汉朝制度,实业家,批发商和商人,无论是小店主还是富商,都可以在国内公共领域,甚至是在军事领域经商。

  汉朝初期,农民大部分是自给自足式的,但已经越来越多的依赖商业交换,交换的对象是坐拥大片粮田的富裕地主。许多农民因此身负重债而被迫成为了地主阶层的长工或佃户。汉朝继续尽可能的向贫农施以经济援助,而他们则不得已要和有权有势的贵族、地主、商人竞争。朝廷也不遗余力的通过赋以重税或宏观调控等方式限制权贵势力的发展。汉武帝(公元前141年至公元前87年在位)在位期间,朝廷甚至将盐铁收归国有。

  许多汉代的城市也发展壮大:西汉的成都有35.4万居民;洛阳有33.2万居民;国都长安约有24.62万居民,而东汉国都雒阳约有50万居民。[4]

  公元2年的税收普查记载,汉代有12366470户人家,5760万人口。[5]生活在城市中的绝大部分平民百姓大部分住在外城及其城墙门楼之外的郊区。[6]

  在长安和雒阳各自有两个很大的集贸市场,每一个集贸市场都有一个两层楼高的建筑,作为负责集贸市场管理的朝廷官员的办公点,建筑物顶端竖有一面旗帜且摆放了一面鼓以示区别。[8]这些官员主要负责维持市场秩序、征收商业税、按月制定标准的商品价格和批准买卖契约。

  汉朝主要的农产品主食有谷子,黍,大米(包括糯米),小麦,豆类和大麦。其他的食品还有高粱,芋头,锦葵,芥菜,枣,梨,李子(包括柳樱和梅子),桃子,杏和杨梅。鸡,鸭,鹅,牛,猪,兔,梅花鹿,斑鸠,猫头鹰,竹鸡,喜鹊,雉鸡,鹤以及各种鱼类都是常见的食用肉类。

  不论是小规模农户还是大规模生产商,经营蚕丝业生产丝绸,都获利颇丰。对穷人而言,丝绸衣服太贵,他们大部分穿麻布衣服。在农村,通常都是妇女自己织布。

  常见的铜制物品包括像油灯,香炉,桌子,熨斗,火炉以及滴瓶等家用器具。铁制物品通常被用于建造和农活中,例如犁,镐,铁锹,铲子,锄头,镰刀,斧子,扁斧,锤子,凿子,刀,锯,划针和钉子。铁也在军事方面被用来制造剑,戟,箭头和鳞片铠甲。

  酒,腌菜,酱汁;牛皮,羊,猪;谷物,木材船,竹竿,轻型两轮车,重牛车,漆器,铜家具,筷子;银,木材,铁船,染料,马,角质品,朱砂,丝织物,上等粗布,黑貂皮,狐皮衣物;毛毡,席子;水果,蔬菜;玉,琥珀,鹿皮拖鞋,陶制品以及由梓木,槐木,柏木以及涂漆木制成的葬用棺材都是其他常见物品。

  除了常用货品外,汉史学家还列出了特别地区的货物。现在的山西地区常见的交易物品有竹子,林木,谷物和宝石;山东有鱼,盐,酒和丝;江南有樟脑,梓木,生姜,桂皮香料,黄金,锡,铅,朱砂,犀牛角,龟壳,珍珠,象牙和皮革。Ebrey列出了在甘肃吴未(沿着中国长城旁边的河西走廊)发现的一座公元2世纪的古墓中物品,由此证明即使是在遥远的边境处也能找到奢侈品。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收起

  展开全部文景之治时期较好。汉武帝时期自对匈奴连年征战后,国力大大损耗,因此赋税加重,人民生活水平大大降低。到了汉武帝末期,人口已经大大减少,而且民变时有发生,汉朝已经出现社会不稳的迹象。因此汉武帝立即调整政策,恢复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到了汉宣帝时期,经济恢复并超过文景之治。

  但是自元帝开始,一味任用不切实际的儒家政策,对社会上兼并之风不能予以阻止,从而致使社会上的土地兼并之风越来越盛。大多数农民失去土地,或为流民,或依附大的庄园主成为依附农。王莽改制,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更加严重,变成了对民众的二次掠夺。所以王莽末期,很多生存不下去的民众成为一股股大大小小的流民,他们或掠食州县,飘乎不定,或啸聚山林打家劫舍。本回答被网友采纳已赞过已踩过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评论收起匿名用户

  2013-03-28展开全部文景之治时期较好。汉武帝时期自对匈奴连年征战后,国力大大损耗,因此赋税加重,人民生活水平大大降低。到了汉武帝末期,人口已经大大减少,而且民变时有发生,汉朝已经出现社会不稳的迹象。因此汉武帝立即调整政策,恢复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到了汉宣帝时期,经济恢复并超过文景之治。

  但是自元帝开始,一味任用不切实际的儒家政策,对社会上兼并之风不能予以阻止,从而致使社会上的土地兼并之风越来越盛。大多数农民失去土地,或为流民,或依附大的庄园主成为依附农。王莽改制,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更加严重,变成了对民众的二次掠夺。所以王莽末期,很多生存不下去的民众成为一股股大大小小的流民,他们或掠食州县,飘乎不定,或啸聚山林打家劫舍。

当前网址:http://www.hbxwzx.com/junshi/2019-12-22/16454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方资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