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科技:俄印巴西新兴之路(图)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5月25日,俄罗斯总理普京视察位于乌德穆尔特共和国首府伊热夫斯克的伊兹马什公司

  5月25日,俄罗斯总理普京视察位于乌德穆尔特共和国首府伊热夫斯克的伊兹马什公司。伊兹马什公司是俄罗斯最大轻武器制造厂。新华社/俄新

  编者按:同属新兴的发展中大国,近年来,俄罗斯、印度、巴西与我国被并称为“金砖四国”,在全球经济中地位和影响越来越重要。

  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俄、印、巴西三国如何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一动力源,化危为机?它们的科技政策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值得我国参考和借鉴?本报与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合作,在上期刊发介绍美、日、欧盟科技政策特点的文章之后,再刊发一组反映俄、印、巴西政府采取措施、促进科技创新的稿件,以利读者开阔视野,为我国相关规划和政策的制订集思广益。

  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给长期依赖能源出口的俄罗斯经济带来沉重打击,俄政府为此出台了一系列反危机措施,计划用10年时间调整经济结构,改变过分依赖能源资源经济发展模式,建立创新型经济。俄正试图通过行政手段和科学规划,重塑科技大国形象,在下一轮全球经济博弈中占据主动。

  面对国内科技创新工作进展缓慢的局面,2009年,俄政府在利用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主要采取了四大举措:

  2009年5月,俄总统梅德韦杰夫主持召开“经济现代化和科技创新委员会”会议,严厉批评科技主管部门工作不得力,导致经济结构调整举步维艰,企业创新积极性停滞不前,科研经费屡遭挪用。为此,将成立一个单独的专家委员会,细化科技创新理念,推动科技尽快向生产力转化。

  俄法律一直严禁国有科研、教育机构经商办企业,客观上极大制约了广大科研人员开展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导致科研和生产“两张皮”现象严重。经过多年调研和讨论,俄去年8月出台了“俄罗斯联邦预算内科研、教育机构创办科技成果转化经济体法律修正案”。俄科学创新署署长、中俄科技合作分委会俄方主席马祖连科评价说,修正案的出台将促进俄科研院所和高校更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合作方式也将变得更加灵活。

  为了促进非国有科研机构发展,2009年11月,俄议会通过了“科学和国家科学技术政策法修正案”。修正案规定,任何组织只要具备一定数量的科研设备、科技人员和专家,其科技工作及研究成果得到国际社会承认,均可获得政府授予的国家科学中心的地位。此举不仅有利于鼓励民营企业扩大自主研发,也显示了国家政策对民企的公平。

  2009年是俄实施《共有技术转让法》的第一年。这是俄第一部专门定义和促进技术转让的法律。该法明确技术转让方、技术使用方以及第三方(受委托方)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对技术转让价格、支付方式、资料交付、产品验收等细节问题也做了规定。《共有技术转让法》的实施强化了智力活动成果权益的公平分配,完善了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使用。

  2009年,俄罗斯相继出台了未来10到15年发展战略和构想,集中体现了俄政府千方百计建设发达、繁荣、强大国家的理念。在科技创新领域相关规划和战略主要包括:

  着手制定“长期科技发展预测”。2009年,俄教科部和科学院先后推出了三个版本的“长期科技发展预测”报告。一个是由总统直接委托科学院完成的“俄罗斯至2030年科技发展预测”,另两个是教科部分别委托俄罗斯跨部门信息分析中心和科技信息中心制定的“2025年前科技发展预测”。这三个版本的“预测”使用了不同的预测方法,代表了俄近20年来科技预测工作的重要突破。

  按照经合组织标准建立国家创新体系。俄罗斯教科部按经合组织标准格式,一是制定了“俄罗斯国家创新体系和创新政策报告”,以“2020年前经济社会长期发展战略”为蓝本,以建立创新经济为目标,提出国家竞争力提升首先是取决于人力资源和经济结构调整,二是能源材料及运输基础设施竞争优势的巩固和发展,三是开辟新的多样化经济和提升综合科技能力,四是制定“2020年前国家安全战略”,进一步明确科技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2009年5月通过的“2010年前国家安全战略”,确定了科技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基本目标,包括:通过有效协调,建立具有经济竞争力、满足国防需求的国家科研机构,建立国家创新体系,把技术安全确定为国家中期发展重点方向之一,完善国家创新和工业政策,发展在科技领域国家和私人的合作关系,系统开展国防、国家和社会安全、国家稳定发展战略任务的研究;国家安全力量与公民社会建设;构建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体系,从组织上保障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为地方、国家安全部门和武装力量培养专门科技人才,保障科研机构参与全球性技术研究项目合作等。

  明确可再生能源国家政策重点,大力发展核能。去年年初,俄政府批准了“2020年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国家政策重点方向”,确定了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宗旨、原则和措施,提出到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发电占发电总量的比例提高至4.5%。

  倡议建立国际灾害预警航空航天系统。俄罗斯科学院空间问题研究所提出“建立全球地球物理现象监测、自然与人为灾害预警国际航空航天系统”的建议,该系统可以对地震、海啸等灾害的预兆实施全球监测和预警。由空、天、地三部分组成,包括部署轨道卫星、飞机、直升机、飞艇、无人机、地面控制、信息接收与处理设备,计划建设五个地面站,其中一个建在莫斯科。

  呼吁制定太空“交通规则”。针对2009年2月发生俄美卫星相撞事故,俄罗斯中央机器制造科研所系统设计中心副主任雅科夫列夫在莫斯科第六届国际航空航天大会上表示,太空垃圾已经威胁到人类正常的航天活动,按照太空垃圾目前的增长速度,下一代人可能会无法进行太空发射,呼吁世界各国协商制定太空“交规”等相关国际法规。

  参与欧洲新一代激光研究项目。去年7月,俄总理普京签署政府令,批准出资2.5亿欧元参与欧洲新一代激光技术研究和应用项目,从而使俄罗斯成为继德国之后该项目的第二大投资国。代表俄方具体参与这一计划的是俄罗斯国家纳米技术集团公司。

  2009年,在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双重压力下,印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科技新政,在确保国家资源用于关键性技术领域的同时,通过行政手段积极鼓励私营部门和跨国公司参与国计民生和新兴科技产业的研发工作,进一步深化与科技强国的交流合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支撑经济快速发展全面布局。

  近年来,印度政府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始终处于0.8%—0.9%之间。但考虑到GDP每年均以较快速度增长,加上政府对教育领域的投入、国内产业界及外国直接投资中的研发投入稳步增加,印度国内研发市场的实际投入接近或超过GDP的2%。

  从表面看,印度政府研发投入绝大部分投向国家主导的关键性领域,但实际上,这正体现了印度政府科技投入政策的重要特点,即政企分工。多年来,印度政府在通过财政、税收政策扶持科技产业的同时,把新兴科技产业研发市场让给私营部门与跨国公司。根据德国一家研究机构的调查报告显示,印度外资研发投入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化学制药和工程技术三大领域,外资研发投入占外资总投入的73%。

  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为应对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印度政府制定新科技政策与计划的主要方向体现在五大方面。

  一、加大可再生能源领域投入和研究可再生能源技术与产业是印度未来的重点发展领域。印度政府规划,到2012年生产可再生能源1.4万兆瓦,实现产值180亿卢比(一美元约合42卢比),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例达到10%以上。

  主要做法包括:计划投入9000亿卢比,实现到2020年通过发展太阳能增加两万兆瓦的能源供给,并逐步推进以太阳能为基础的电力系统,替换现有的柴油发电机、不间断电源和变压系统;用可替代燃料(如氢、生物和人工合成物质)补充并最终替代现有化石燃料等。

  二、实施建筑物节能法案2009年7月,印度政府决定实施《建筑物节能法案》。该法案规定,未来的新建筑必须设计有节能功能,并制定了最低节能标准,计划使新建筑物实现节能20%到40%。为配合实施这一法案,政府还计划对相关建筑细则、政府电器采购及政府招标办法等进行相应修改。

  三、规划布局应对气候变化在森林保护方面,印度启动了总规模达1300多亿卢比的“森林与野生动物计划”“森林领域人力资源培养与开发项目”“森林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和防火控制管理”“加速森林储备与造林”等;在能源与清洁能源机制(CDM)方面,计划自2010年7月开始,对冰箱、空调、日光灯和变压器强制实行能源效率标准,向全社会推广普及节能材料;加强对气候变化影响的科学评估,实施喜马拉雅冰川监控计划,对印度碳排放路径进行研究,建立印度碳排放模型,利用卫星监测对碳排放进行科学解读等。

  四、制定科学人才创新计划主要目的是吸引、培养人才和激励更多年轻人从事科学研究事业。该计划有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

  早期吸引人才从事科学研究计划——设立每人5000卢比的奖金,激励10—15岁的青少年体验创新带来的喜悦,并提供实习机会;让五万名11年级的学生与全球科学领导者接触,引导学生崇尚科学。

  高等教育奖学金计划——面向17—22岁的年轻人,通过提供奖学金,鼓励他们选择科学内容集中的高等教育学业课程,提高科学人才的比例。每年向自然科学和基础科学本科生和研究生提供一万份奖学金,每份价值八万卢比。

  研究职业机会保证计划——为年龄在22—27岁的学者每年提供1000个博士学位奖学金,为年龄在27—32岁的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1000个为期五年的合同制工作机会,从事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

  五、鼓励产学研相结合2009年3月,印度政府批准了由科学和工业研究部提交的有关鼓励发明和创新发展及商业化的提案,允许研究人员在机构从事专业研究的同时,在科技型企业中拥有平等股权;允许科学机构在企业内投资建设知识基地,作为平等资产;鼓励科学机构建立孵化中心;为研究人员在企业和科研单位之间流动提供便利。

  印美合作2009年,印美科技合作在传统的核能、空间和军事技术领域外,开始展开清洁能源技术合作。去年2月,印美签署了一系列谅解备忘录,合作领域包括:发展以可持续生物质为基础的生物燃料生产,第一代生物燃料转换技术及第二代生物燃料的新兴技术,促进技术转让,评估联合政策和商业模式等。

  去年1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印度总理辛格在华盛顿正式签署两国合作备忘录,其中大部分与科技和教育合作有关。

  印俄合作近年来,印度和俄罗斯在军事、核能、基础研究等领域的合作继续深化,其中核能与军事技术合作成为新时期印俄科技合作的主要特点。

  印法合作2009年7月辛格访法给印法科技合作注入新的活力。印法科技合作有三个支柱:国防、学术交流和科技项目合作。法国承诺到2012年注资100亿欧元,促进印法在医疗保健、制药、合作研发、电信、汽车、纳米和生物等高技术领域的合作。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巴西经济明显下滑,失业增加,消费下降。如何在金融危机中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充分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产业升级,找到走出危机和带动经济发展的新技术,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是巴西各界特别关注的话题。为此,巴西正努力实施《创新法》,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研投入,发展节能低碳新兴产业。

  2009年,巴西联邦政府对“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07-2010)的预算投入总额达到410亿雷亚尔(一美元约合1.8雷亚尔),同2008年基本持平,约占GDP的1.1%—1.2%,与“金砖四国”中的其他三国大致处在同一水平线年卢拉政府任期结束之时,将科技创新投入进一步提高至占GDP比重的1.5%。

  为此,巴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银行已安排了约600亿雷亚尔的信贷资金用于支持创新活动,同时将贷款利率由4.5%降至3.5%。这一政策极大提高了巴西科技创新型企业扩大研发生产的积极性,统计数字显示,申请并获得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银行创新信贷的巴西企业数量已从卢拉执政之初的约30家,增加至目前超过1000家。

  此外,为缩小地区科技发展差异,合理分配科技资源,改变以往科技投入过于偏向南部和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做法,根据“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国家对北部和东北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科技投入已从2002年的1.44亿雷亚尔增至2008年的4.6亿雷亚尔。

  当地企业界人士认为,目前巴西科技创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不能很好地利用研发资源,企业进行风险投资患得患失,创新难以实现最大效益。因此,必须引入风险投资者与研究机构相结合的创新机制,鼓励工程技术人员把新思想带入企业,减少企业创新成本。

  新能源领域巴西是资源和能源大国,资源产品出口比重超过40%,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相当大。目前,巴西在深海区块盐下层大型油气田开发领域正酝酿重大进展,一旦能够在深海石油开采碳捕捉和储存方面取得技术突破,并掌握核心技术主动权,巴西将在全球碳治理方面抢占先机和制高点。在第二代生物燃料研发方面,巴西开始尝试从甘蔗渣、各种植物纤维、秸秆及其他农产品加工废弃物中提取纤维素乙醇的技术,加快第二代生物燃料乙醇研发生产。预计第二代生物燃料乙醇将于今年投放市场。

  环保汽车产业巴西是全球新兴大国中汽车生产和出口大国,也是全球销售最旺的汽车市场之一。目前全国有50多家汽车制造企业,大众、通用、福特、奔驰、奥迪、菲亚特、雷诺、本田等世界著名跨国汽车企业都在巴投资设厂。2009年8月,巴西国家环境委员会公布了2013年、2014年分阶段实施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新标准,以期最终达到欧美现行机动车排放实施标准。新标准规定,自2013年起,巴西国内市场销售的柴油车排放将减少33%;自2014年起,国内市场销售的汽油车和乙醇燃料车排放平均减少33%。

  在新能源汽车开发领域,巴西生物燃料汽车技术在全球独占鳌头。生物燃料比化石燃料污染小,且巴西生物燃料多产于本土,因此具有较强竞争优势。但与此同时,巴西也并不排斥其他新技术。巴政府正在努力建立一个电动汽车计划网络,已启动电动汽车研发项目,并将为此成立一个电动汽车电池研究专项小组。巴西环境部官员表示,政府认为发展本国电动汽车是能源技术选择的重要路径,环境部支持电动汽车和氢能源汽车(氢内燃机汽车)研发。

  目前,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巴西科研经费预算紧张。去年巴西科技部全年预算被削减了6.25%,缩至39亿雷亚尔,与2008年预算持平。主要削减方向是卫生和石油两个领域(行业基金)的研发投入。

  一般而言,科技创新政策制订和完善需有前瞻性。可是在巴西科技领域,不同部门发展不均衡。如在生物技术,特别是农业生物技术(热带农业)、深海石油勘探和采集、信息技术应用、支线飞机等领域比较先进,但在医药研发、电子产品研发方面落后严重。为鼓励创新,巴西需制定明确的大型企业研发创新公共扶持政策。既要对战略支柱产业给予大力扶持,也要对传统产业提供必要的支撑。

  拉美地区一体化是振兴科技的出路。近年来,巴企业创新水平虽然有了一定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即使在发展中国家中也只位列中等水平。实现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地区一体化,有利于企业之间交流研发经验,提高联合研发中心的合作效益,提升整个地区的竞争能力。巴西目前已建立拉美地区一体化科技合作机制,即由科技部科研项目信贷局、巴经济社会发展银行和国家石油公司共同组成支持国家创新生产链,为拉美地区建立联合研发中心提供信贷支持。

当前网址:http://www.hbxwzx.com/keji/2021-04-06/19095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方资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