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 郁龙余徐葆煜教授并呈高师先生:昨天,我们(胡经之、徐葆煜、郁龙余、章必功、吴俊忠、董小明)雅聚宝宅,谈高师先生画展之事,十分投缘。如果他想去印度举办画展及讲学,我们可以给
郁龙余
徐葆煜教授并呈高师先生:昨天,我们(胡经之、徐葆煜、郁龙余、章必功、吴俊忠、董小明)雅聚宝宅,谈高师先生画展之事,十分投缘。如果他想去印度举办画展及讲学,我们可以给予帮助。
此信谈《不负丹青》一书。高师的画作及《解构与建构》一文已经拜读。我想谈点儿一管之见。
高师拟李可染《牧童》尺寸:45*68cm
高师先生的画功高深,我这个外行也能看得出来。他目前的讲学、授业、开画展的思路和做法,也十分合乎时宜,既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又满足了广大求学者的需求。我要说的是“解构”。他在《解构与建构》一文中,以及全书中多有“解构齐白石”、“解构张大千”、“解构徐悲鸿”等等表述。通阅全书,我觉得“解构”的使用不当,应该是“创绘”。创绘一词是我新造的,脱胎于徐梵澄先生的 “创译”一词。
徐梵澄先生是鲁迅的私淑弟子,版画的重要引进和推动者,旅印三十多年,是一位和季羡林齐名的梵文学家。关于创译,他说是“取原文之意自作诗”。因为“顾终以华梵语文传统不同,诗词解构悬隔,凡言外之意,义内之象,旋律之美,回味之长,风神之秀,多无可译述;故当时尽取原著灭裂之,投入镕炉,重加锻铸,去其粗杂,存其精纯,以为宁失之减,不失之增,必不得己乃略加点缀润色,而删削之处不少,迄今亦未尽以为允也。”
徐梵澄是创译论的开创者,又是创译的践行者。他的创译有别于直译、意译,大家认为徐梵澄是成功的。
那末,高师的“解构大师”的作品实际是“取原作之意自绘画”,不是解构,不是模仿,是高创(高师的创绘之作)。如《三羊开泰》题款为“拟任颐大师”,《钟馗》题款为“习任伯年”,《奔马》题款为“拟悲鸿先生”,皆无解构之意,有的是对名家名作的虔诚和自己的新解。
高师解构吴昌硕《如此江南》
解构这个词是中性的。但实际使用中有弃旧之意。而高师的创绘对名家名作充满崇敬。像徐梵澄对梵文经典的“言外之意,义内之象,旋律之美,回味之长,风神之秀”满怀仰慕,所以才下苦功夫进行“创译”一样。创绘充满着着新意与正能量。这是大力推广创绘的意义和生命力所在。
人类文明(包括艺术)传承主要有两途,家庭和学校。先有家庭父子的传承,后有私学、公学与各类学校师生的传承。家庭传承是文明传承的源泉,方法以模仿为主。人类的大部分知识特别是语言、艺术,是通过模仿学来的,学校学习包括绘画、雕塑仍以模仿为主,理论开示、逻辑推导为副。但是,由于人性悖论作怪,对人类文明传承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 —— 模仿,给与了自觉不自觉的贬低。其实,这是不客观、不公正的。除了学习、传承需要模仿,创新也来自模仿。没有模仿,就没有创新,创新孕育于模仿之中。仿生学、临帖、学习圣贤英模,难道不是模仿吗?我们现在看到的一些所谓艺术真迹,包括《兰亭序》等等,其实都是仿品。如果没有这些仿品传世,那么那些真品真迹只能存在于文字或口头传说了。
高师解构潘天寿《峙》
高师的功劳,就是不畏人言,重视模仿的伟大功能,并且身体力行,在大学里现身说法,对名家名作进行审美解析,将自己的心得和创绘讲解、展示给学生。从实际效果和反映来看,高师获得了巨大成功。我相信。只要他持之以恒,在北京大学、深圳大学等中国高校举行讲学、画展的同时,可以到印度、法国、美国等东西方具有代表性的大学办画展、开讲座,让中国的文化艺术造福于更多的人。让创绘走向世界,创绘万岁!
当前网址:http://www.hbxwzx.com/yule/2020-01-16/17017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方资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