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体校“体教结合”广育良才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我们家族的愿望是培养一个奥运冠军,再培养一个清华大学的学生

  “我们家族的愿望是培养一个奥运冠军,再培养一个清华大学的学生。”说这话时何凌红笑得很灿烂。何凌红是湖南娄底市体校的射击教练,出身射击世家。她的父母和弟弟都是射击教练,她的儿子也是射击运动员。今年湖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上,娄底市射击项目斩获14块金牌,取得全省第一的好成绩。

  “现在各方面都很重视运动员的文化学习。如果我的学生能够通过射击这一特长考上211、985的大学,那我也好招生,这是一个良性循环。”何凌红说,像射击这个项目,就是要招成绩好的学生,因为成绩好的学生静得下来,也更用心和专注。去年就有5名射击运动员考上了大学,何凌红高兴地说,还有5名明年考大学的学生已经符合了高水平运动员体育专项测试条件。现如今,培养专业运动员已不再是这些基层教练员的唯一目标。何凌红告诉记者,现在通过体育特长考大学的学生比输送到专业队的学生多。而“体教结合”在娄底已经是传统,早在何凌红当运动员时便已开始。

  湖南娄底市体育局局长魏志军介绍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娄底便采用由市县两级业余体校负责业余体育训练,业余体校所在地重点学校负责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的培养模式。市县两级业余体校均纳入义务教育范畴。

  娄底走出了4名世界冠军、12名亚洲冠军、30多名全国冠军。第十二届省运动会上,娄底市代表团获得青少年组赛会金牌78.5枚,位居全省第二名,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现今娄底的青少年后备人才规模在1000人左右。出成绩,先成才。魏志军说,为实现“选材一体化、育人一条龙”,确保体育后备人才“进得来、留得住、出得去”,娄底体育部门、教育部门创新实施了“学位优先,项目进学校、教练进课堂、市队校办”等一系列工作举措。运动员的训练由市体校负责,学习由娄底一中、娄底一小、娄底三中、娄底三小等拥有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负责,运动员利用课余和周末休息时间训练,以此保证运动员的文化学习。

  不仅如此,娄底开展的“项目进学校、教练进课堂”活动,让更多的运动项目走进学校,专业教练也走进了课堂。娄底市体校的跆拳道教练胡锦辉带着自己的团队“入驻”了娄底市一中。一中的跆拳道馆成了娄底市跆拳道项目的大本营。不仅方便了在一中读书的运动员训练,从今年10月开始一中的普通学生也有了跆拳道特色课程。特色体育课让普通学生尝了鲜,逐步培养起兴趣爱好,跆拳道俱乐部也在谋划之中。这样的模式将选材、训练、学习、专业队一条龙的训练机制建立起来,也解决了学训矛盾等问题。

  目前娄底全市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业训网络体系。各学校根据各自的办学特色建立了运动队,娄底一中开设了乒乓球、娄底二中开设了篮球、娄底三中开设了足球、冷水江市六中开设了排球等。市县融为一体,上下一盘棋,全市重点优势项目统筹兼顾、协调运作形成了梯队。与此同时,娄底全市各县市区共布设了26所中小学运动员选材网点。

  “很好玩,但是我怕自己学不会。”颜朵是娄底一中初二年级的学生。“项目进学校、教练进课堂”的实施让她身在学校就能接受专业乒乓球教练的指导。

  “在体教结合的过程中,体育部门不是仅要求教育部门,而是要对教育事业有所作为,要为学校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有用的事情。”魏志军进一步说明,将体育部门的运动项目向学校延展,补充学校现有运动项目的数量;将体育部门的教练派遣到学校,解决学校体育教师不足的问题,并提升体育教学的专业质量;将体育部门的经费向学校倾斜,以及分享体育部门丰富的办赛经验等,都是对学校体育教育的有力补充。

  “体教结合”的不断推进需要强有力的“后盾”。对此,娄底市体育局和教育局积极健全和完善投入保障机制,把学校体育工作专项经费纳入年度体育经费预算,不断加大学校体育工作经费投入力度,并随着教育经费的增长同步增长。近年来,市体育局先后投入100余万元改善娄底一中的体育设施条件等。在第十二届省运会周期,市体育局对各学校的重点参赛队员投入训练、营养经费100余万元,并将价值近百万元的省运会部分比赛器材安排给相关学校用于业余训练。

  娄底市一中校长范彦江为如此“体教结合”“点赞”。他说,通过这一平台,我们培养了很多人才。过去是教练到学校来选材,现在是项目和教练进课堂。这改变了过去的思维方式,只有在普惠的前提下才能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未来我们计划将更多的项目引进到学校。

当前网址:http://www.hbxwzx.com/tiyu/2020-05-17/179734.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方资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