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 “我们的文学先祖怎么就这么伟大?一出手就创造了那么大一个局面,那么高一个水准。”先秦,中国文学、历史的开篇。要想读懂中国,必读先秦。1月31日,由五粮液独家
“我们的文学先祖怎么就这么伟大?一出手就创造了那么大一个局面,那么高一个水准。”
先秦,中国文学、历史的开篇。要想读懂中国,必读先秦。
1月31日,由五粮液独家支持、南方周末与南瓜视业联合打造的《中华文脉·经典围读会》第一场“先秦风雅”已于南方周末、央视频,优酷视频上线。四位演艺名家:濮存昕、王刚、陈瑶、李梅里,与学者止庵、孟宪实,共同围读“中国之情”“中国之宴”“中国之道”“中国之梦”,探寻中华文脉之源、中华民族的智慧之根。
这档文化节目结合了现代戏剧的“围读”和中国传统的吟诵的,将中华传统经典篇目悉数精读,兼容诗、词、文、尺牍,原汁原味地呈现最普适、最灿烂的生命美学。
比《诗经》更古老的歌谣把中国唱明白了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明明上天,烂然星陈”,早在《诗经》之前,中华大地就流传着歌谣。这些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击壤歌》《卿云歌》,而今在围读会的现场被旅欧歌唱家李梅里复原。提琴般的音色,辽远空灵的唱腔,把我们瞬间拉回到朴野平和的先秦时代,一幅初民祭拜日月天地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李梅里,目前中国常年活跃在国际舞台的假声男高音,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被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全奖录取。这次先秦古歌的演唱,让他的歌唱轨迹前移了至少两千年。“之前我接触过的最古老的西方歌谣,是文艺复兴晚期的英国鲁特琴情歌、中世纪以后最早的世俗歌曲,有点像游吟诗人唱的歌。”说完,他为观众展示了一段《Flow My Tears(潸然泪下)》,凄美伤感。
先秦初民们有自己最淳朴的习俗,有他们最简单的生活方式: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有他们最朴素的心愿,中国最古老的“环保主义”: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有他们时代的五谷——麻黍稷麦菽,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八月剥枣,十月获稻”的农业智慧。
“五谷真的很重要,比如谷子和水稻,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发明,也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古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孟宪实说。
三千年前也逼婚,最美好的爱情总是擦肩而过
现代人看女人,是看容貌;而三千年前的君子看女人,是看其是否窈窕。“现在大家理解中的淑女可能就是身材苗条、容貌美丽的女子,但实际上,古代淑女还要求德行好、有才华。”演员陈瑶再次女扮男装,一身飒爽的新中式,还原河畔追求淑女的风雅君子。她曾在影视剧中多次饰演男性角色,《无心法师》中的岳绮罗更是被网友赞为“不糊弄观众的女扮男装”。
随后,陈瑶摇身一变,又以仙气十足的女装扮相,在梅子树下,再现了文学中国第一个逼婚现场。她催促道:“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树上梅子落,落梅皆入筐。追我的男人呐,趁早来相会!
相爱的人为什么不能相守?屈原笔下的湘君湘夫人,也是如此。从兴高采烈地准备约会,到爱人迟迟未来而望穿秋水,再到怀疑、怨恨、愤怒,乃至扔掉信物,李梅里与陈瑶的演读将整场围读会推向第一个小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李梅里在演读《九歌》时增加了法语元素,让这篇千年前的中国神话,变成了世界共通的声音、全世界都能读懂的情感。
把孔子、老子、庄子放进文学圈里,依然顶流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当濮存昕立于川上吟诵出这句话时,所有观众都知道他演读的角色是“孔子”。邀请演员濮存昕来演读孔子,节目总策划人向阳有一个最原始的理由——像。高大,威严,却又温和可敬,恰如“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濮存昕演过子贡,却是第一次尝试饰演孔子。“我完全不够格,我能照本宣科地去接近他已经是不容易的事情了”,他摆着手解释道:“我哪有他的韧性!孔子在困苦的岁月,依然执著地去救世,想用仁爱说服那些为了私利而霸世的诸王们,却没有一个人仁爱他。”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又是一声叹息,老子登场。谁说老子面无表情?“你活到一定年纪,对老子更为亲近。”老子的演读人王刚说。多年前,他带女儿去逛潘家园,一眼就相中了老子的木雕,“我觉得他就是一个看透人生,看透世界的老人,非常亲切。”
比李白遇见杜甫更神仙的,是孔子见老子。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围读会设置了四个小章节:“知我者少”,质问苍天为什么没人懂我;“不知,为知也”,知道自己的无知就是最大的知;“仁与柔”“各言其志”,两人都来论论自己的道、自己的理想生活。
“孔子、老子、庄子都创造了顶级的哲学思想,但是把他们放到文学圈里,行吗?”向阳抛出问题。学者止庵的回答是:一定是,而且是非常高级的文学家。“止庵”二字便是源自庄子,他曾说孔子、庄子两位偶像指引了他的人生,还著有《老子演义》《樗下读庄》等治学专书,可以说是「先秦风雅」的不二人选。
“先秦文学大概分成诗和文两个方向,文里最好的文章应该是《庄子》和《论语》。一派充分发挥想象力,一派尽量的克制,尽量用最质朴的语言来描述世间一切。老子也有很好的文,但更多是格言,自成一路。”
“我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挺幸福的,为什么?起码有两个理论支撑着你,一是孔子的‘学而优则仕’,教你入仕;另一个老子庄子的遁世,让你的心灵有一个安放之地。”王刚感慨道。
藏在三千年前青铜器底部的“中国”
围谈桌上的仿古青铜器吸引了王刚的注意,他激动地拿起了面前的何尊,引得一众嘉宾伸长了脖子。这件大国重器,也是北京CBD中国尊的原型。
“我第一次在国家博物馆见到何尊的时候,肝颤腿软,原来‘中国’二字,最早出处在何尊。”王刚一边说,一边示意大家看何尊内侧底部的铭文,就连主攻历史考古方向的孟宪实也是第一次知道。
青铜不是中国的发明,却演化出独特而深厚的礼制和信仰内涵,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东方青铜文明。“两河流域,包括中亚的青铜器,都比我们早。但传入后,立刻有了中国的冶炼和中国的器型——尊、鼎,另外开花结果”,孟宪实向大家科普道,“中国绝大多数青铜酒器,也都是礼器。”
正所谓“酒之于世,礼天地,事神灵”,美酒佳酿的背后是我们对先祖、对天地的敬畏。“当时有一种鬯酒,是用郁金和黑菽酿造而成的,酒香极其浓郁。因此,粮食是土地的精华,酒是粮食的精华,先秦初民们就借酒这个精华,祭拜天地神灵。所以酒、敬祖、粮食、农耕文化,这都是一体的,这套天、地、人的信仰,贯穿了我们整个文明的历史,甚至贯穿了我们整个文学的历史。”向阳总结道。
以酒脉敬文脉,以文明敬文明。无论是唐代诗人杜甫的“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还是宋代黄庭坚大赞的“姚子雪曲”,粮食延伸出酒,让谷物克服了播种、生长、成熟和死亡的轮回,在时间中长存,在文脉中流淌。即使千年已过,我们依然可以体味对天人和谐的追求,中国人独有的生活美学中的浓香。
围读斯文经典,致敬和美盛世。更多“先秦风雅”尽在由五粮液独家支持、南方周末与南瓜视业联合打造的《中华文脉·经典围读会》。双周二于央视频、优酷视频上线更新,一起围读经典著作,解锁生命美学之灿烂,让中国元典原汁原味呈现,致敬吾国吾民。
当前网址:http://www.hbxwzx.com/shehui/2023-02-01/19938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方资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