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烈日下的每一份坚守致敬

来源:北方资讯网 孙思可 浏览

小编: 连日来,中铁二十一局罗布泊至若羌铁路(以下简称“罗若铁路”)建设现场地表温度突破60℃。面对“烤验”,建设单位多措并举织密防暑降温网络,在保障施

       连日来,中铁二十一局罗布泊至若羌铁路(以下简称“罗若铁路”)建设现场地表温度突破60℃。面对“烤验”,建设单位多措并举织密防暑降温网络,在保障施工人员安全健康的同时,确保项目按节点推进,为全线贯通按下“加速键”。(央广网 8月4日)

八月的骄阳依旧炙烤着大地,铁轨在高温下泛着刺眼的白光,空气仿佛凝固了一般。在这样的日子里,大多数人躲在空调房里避暑,却有一群人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汗水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他们是铁路工人、是交警、是环卫工人,是无数在烈日下默默付出的劳动者。今年的高温天气格外严酷,多地气温突破历史极值,而铁路暑运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样的时刻,那些烈阳下的坚守,格外令人动容。

暑运期间的铁路系统,犹如一部不知疲倦的永动机。站台上,客运员的后背早已被汗水浸透,却依然保持着笔挺的站姿和温暖的微笑;轨道旁,检修工人的手套能拧出水来,却依然一丝不苟地检查着每一个螺栓;驾驶室里,司机的前额不断滚落汗珠,目光却始终紧盯前方。据气象部门统计,今年夏季全国有超过200个气象站记录到40℃以上的高温,多地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在这样的极端天气下,铁路部门日均开行旅客列车超过1万列,单日最高发送旅客突破1500万人次。数字背后,是无数铁路职工用汗水铺就的平安路。一位在铁路上工作了三十年的老工长说:“铁轨温度比气温还要高十几度,摸上去烫手,但我们的工作不能停,旅客的安全比什么都重要。”这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所有坚守者的心声。

高温下的坚守,折射出的是这个时代最为珍贵的职业精神。在郑州东站,一位女客运员因长时间暴晒而晕倒,醒来后第一句话却是询问自己负责的车次是否顺利发出;在南京南站,信号工人们发明了“错时作业法”,在铁轨温度稍降的凌晨进行最繁重的检修工作;在广州机务段,司机们为了保持清醒,在驾驶室里备着清凉油和湿毛巾。这些细节,无不闪耀着职业精神的光芒。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曾在《西西弗斯神话》中赞美那些在无意义中坚持创造意义的人,而今天这些高温下的坚守者,正是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不平凡的意义。他们或许不会出现在聚光灯下,但正是他们的坚守,让社会这部大机器得以正常运转。一位旅客在微博上写道:“看到站台上那些汗流浃背的工作人员,突然觉得自己的旅程不再孤单。”这种被看见、被理解的感觉,或许是对坚守者最好的慰藉。

对坚守者的致敬,不应只是口头上的赞美,更应转化为制度上的保障和人文上的关怀。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铁路单位开始实施高温关怀措施:调整户外作业时间、发放防暑降温用品、设置清凉休息区。在上海虹桥站,工会组织的"送清凉"小分队每天为一线员工送上冰镇绿豆汤;在铁路成都局,心理辅导团队深入车间开展压力疏导。这些举措虽然微小,却如同沙漠中的绿洲,给坚守者们带来实实在在的慰藉。更深层次的,是我们整个社会需要建立起对劳动者更加友好的价值评价体系。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指出,现代社会的理性化进程容易导致人的异化,而对抗这种异化的方式之一,就是重新发现劳动本身的价值与尊严。当我们向烈日下的坚守者致敬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致敬劳动本身的神圣性,是在重建一种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社会伦理。

烈日终将西沉,高温也会退去,但那些坚守者的伟岸身影将长久地镌刻在我们的集体记忆里。他们用汗水浇灌着社会的根基,用坚守诠释着责任的分量。当我们坐在凉爽的车厢里,望着窗外飞速后退的风景时,请不要忘记,是那些烈日下看似平凡的坚守才让我们的旅途如此平安舒适。

​向他们致敬,不仅是表达感激,更是对我们共同珍视的价值的肯定。在这个意义上,每一个坚守者都是时代的英雄,都值得最崇高的礼赞。(孙思可)

 

当前网址:http://www.hbxwzx.com/shehui/2025-08-05/218330.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方资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