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 从“天坑专业”到“高薪难求”,新能源企业高薪抢人的消息频频传出,新能源是否已经人才短缺,成为了热门话题。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三电、智能驾驶等新能源汽
从“天坑专业”到“高薪难求”,新能源企业高薪抢人的消息频频传出,新能源是否已经人才短缺,成为了热门话题。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三电、智能驾驶等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的核心环节的人才紧缺度极高。例如电池工程师,6个岗位争夺1个人才。从相关部门发表的讲话与中金研报等资料可以推断,目前我国的新能源产业链机遇与挑战并存。
可以注意到,如今各家新能源企业为了招揽人才,已经不再依靠提高薪酬这一单一手段,而是更完善、全面的“组合拳”。
中金研报曾提到,在“绿色转型+逆全球化”背景下,全球绿色转型有望带动锂电光伏需求加速增长,一方面带来产业链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不可避免地放大产业链横向风险。新能源产业以光伏、风电等为主导,从属于制造业,自绿色转型开始后便开始快速成长。以光伏展业为例,协鑫科技、大全能源、特变电工、通威股份为代表的新能源头部企业,在2022年营业收入便达到了3060.57亿元,较2021年增长1501.98亿元。增长势头虽然大好,但是也要看到我国新能源企业发展的风险。
对此,华金证券对于新能源企业的发展方向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华金证券表示,随着新能源电力在发电端和消费端的增加,全球电力系统将更多面临“碎片化管理、错峰调配、智能化调度”等特征,储能系统具有削峰填谷、解决消纳等作用,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我国新能源产业机遇与挑战并存,从现状看,我国的新能源产业主要存在着短期人才缺失的问题。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数据,我国光伏产业从业人员总量约为246万人,在未来三年内需要22.1万至38.7万人才。与此同时,在2021年,高校光伏人才年新增供给量仅约1.5万人,远达不到年均人才吸纳目标。
“薪资是大家考量的重要维度,肯定不能掉队。”一位就职于某光伏民营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士说到。面对人才短缺,许多新能源企业都通过提高薪酬的方式挽留以及吸引人才。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多家龙头新能源企业去年的职工人均薪资增幅超过20%,平均薪酬也以20万元以上的居多。
然而,尽管新能源企业纷纷给出高薪,却仍然面临招不到人的风险。“现在很多新厂商都是直接通过加薪招揽人才。但作为一家老牌企业,我们了解到,求职者期待的其实还有更多,例如自身的成长空间、公司的人才培养体系等”,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总经理曾春保说,“无论是哪种途径,各家公司归根结底比拼的是‘组合拳’”
面对人才短缺,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秘书长刘勇表示,这需要在师资力量、专业知识、实践能力等方面实现产教深度融合和跨界协同,更需要政府、企业、高校多方协同推进产学研一体化能源人才培养体系。
除了“高薪”,许多新能源企业还纷纷打起了“组合拳”,从产、学、研全面落实人才培养计划,为行业输送人才。如晶澳科技投资打造邢台新能源职业学院、隆基绿能与西北大学合作创办隆基班等。或许,随着人才竞争的激烈,不仅行业员工的薪酬、待遇会得到提升,我国新能源的人才体系也将得到进一步完善,给企业、社会、人才等带来多赢局面。
当前网址:http://www.hbxwzx.com/shehui/2023-12-20/20761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方资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