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 记者 徐潇青 郑超日前,“发现都市圈”来到了绍兴市越城区书圣故里,走进赵秀林的“绍兴铜雕展示馆”,感受绍兴铜雕技艺的魅力。 “铜雕产生于商周,是
记者 徐潇青 郑超
日前,“发现都市圈”来到了绍兴市越城区书圣故里,走进赵秀林的“绍兴铜雕展示馆”,感受绍兴铜雕技艺的魅力。
“铜雕产生于商周,是以铜料为胚,运用雕刻、铸塑等手法制作的一种雕塑。绍兴的铜雕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越地的青铜器铸造和雕刻技术非常出名,后来,绍兴良好的商业技术也为铜雕的发展奠定了很好的经济基础。”赵秀林介绍,千余年来,绍兴铜雕一脉相承,产生了越王剑、伎乐铜屋、古越铜镜、火熜、香炉、酒器、铜盆、铜墨盒等军事、祭祀、生活、艺术用具。
而赵家铜艺始创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当时叫做“阿一铜镴店”是赵秀林爷爷赵六一开的。“那会做的都是生活用品为主,爷爷和爸爸那辈常常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去修理和售卖铜器。”
赵秀林的父亲擅长铜墨盒雕刻,从小耳濡目染,让赵秀林10多岁时就学会了打铁、雕刻印章等多种手艺。到了赵秀林这辈,铜雕器具已逐步走向边缘化,赵秀林在厂里做工人,把铜雕当成了爱好。直到2000年,下岗的赵秀林才重操祖业。
与祖辈不同,赵秀林尝试在传统雕刻的基础上,将器物雕刻引向大型平面雕刻,使绍兴铜雕向纯艺术品的方向发展。
如今,在赵秀林的绍兴铜雕展示馆里,展出了200多件铜雕作品,主要围绕着绍兴水乡风光和古越历史创作,一幅作品,大概至少得不轻不重恰到好处地敲打几十万下。
“学习平面铜雕的门槛不低,掌握最基本的毛笔绘画水平和雕刻技巧是必须的。”为了完成《兰亭序》这幅大作,赵秀林花了整整12年时间去钻研印章的刻法,临摹书法的轨迹。后来,这幅作品获得了国家级民间文艺大奖——山花奖。如今,赵秀林也是浙江省非遗项目“绍兴铜雕”唯一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省工艺美术大师,在全国金属艺术圈内具有很高的影响力。
父艺子传,作为赵氏铜雕第四代传人,赵秀林的儿子赵刚也接过了接力棒,他的铜雕作品荣获10余项省级及上大奖,也是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工艺美术青年后备人才、绍兴铜雕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核心成员。作为第五代传人,赵刚的两个女儿对铜雕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1岁的大女儿已经有不少自己独立完成的铜雕作品,小女儿今年也拿起了刻刀学习铜雕。
除了家族传承,赵秀林还在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绍兴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铜雕课程,并不定期在绍兴各个小学开讲座、办兴趣班,培养潜在的铜雕人才和爱好者。2019年起,赵家铜雕还针对游客、市民,每周双休日期间,创作室开展了“免费学铜雕”公益活动,进行技艺普及、传承。赵秀林的绍兴铜雕展示馆也成了绍兴市首批非遗研学游实践基地。
文化的传承是一场接力跑,赵秀林说,他一定会握好手里的刻刀并把铜雕技艺传承下去,让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当前网址:http://www.hbxwzx.com/shehui/2021-08-16/19327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方资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