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队缺席的世界杯如何才能让中国家长愿送孩子踢球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2018世界杯以法国夺冠全剧终。白岩松的一句“中国除了中国男足没去俄罗斯世界杯,其他都去了”被广泛传播。真的,世界上的确没有第二个国家的大众对自己国家队缺席的世界杯这么起劲。

  中国和美国同时缺席这届世界杯,也被大家吐槽为“美中不足”的世界杯,在朋友圈当笑话讲。只是不同的是,中国除了踢进2002年世界杯以外,从未进过其他世界杯,而美国作为世界杯的常客,02年还曾踢进前八强,这次只是偶尔缺席世界杯而已。

  这是一个被问烂了的问题,也是一个容易把人的思维引入歧途的问题。问这个问题的思路背后是典型的对体育产业的基本规律缺乏了解的门外汉的思路。

  中国虽然有14亿人,但是真正会踢球的专业足球人才却少的可怜。据足协公布的数据,中国注册足球运动员才只有8000人,中国足协注册青少年球员人数达到42000名,远远低于踢进世界杯的各个世界足球强国。据一份数据显示,日本足协注册的球员有104万,18岁以下球员的人数达到63万。德国有600万注册球员,法国有220万,巴西、意大利各自都有150万。

  全世界的足球强国都首先有一个庞大的足球人才参与人口,先吸引足够的人来踢球,再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科学有效的培养和选拔。

  体育人才在全世界都是呈金字塔结构分布。而培养顶尖职业体育人才,是一个不断筛选淘汰该运动参与者的数字游戏,全世界真正最尖端的职业体育人才几乎可以说是万里挑一的。在一万个从小开始踢球的孩子里,只有在技术、球商、意志品质及领导力、团队协作能力、身体素质(包括体能、灵敏度、平衡协调能力、速度、耐力等)等各方面条件都卓越的球员才能最终有机会走到金字塔顶端,这其中的每一项条件都能在小足球运动员的成长过程中一年一年不断筛选淘汰能继续往上走的人才。这还不算在成长过程中相当多的因为受伤或其他各种原因不得不退出该运动的孩子。

  中国过去传统的体育选材方式在挑选年少的体育苗子的时候会非常看重身体素质条件,而世界足球强国的青少年选材则把身体素质放在相对靠后的一项选材条件,因为这项条件往往会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以及各种后天的外部因素发生很大的变化。

  在培养青少年集体运动项目人才的过程中,是否从小拥有良师的指点,是否从小就有机会能每赛季参加足够多的高质量的比赛,对于培养顶尖人才极其关键。在这些方面,世界足球强国往往都有更高质量的教练资源和更完善的各年龄段联赛及进阶体系。而目前中国本身在各个年龄段足球的优秀教练员又极少,比起其他足球强国的优秀教练员数量少的可怜,尤其是青少年足球阶段,所以在训练过程中能培养出基本功扎实、各方面出色的运动员的概率相比其他足球强国本就更加低。

  在大多数欧美足球强国以及日本,小到几十万大到几百万的该国青少年从三四岁或小学一年级就开始系统学习踢足球以及参加分年龄段的青少年足球联赛。一开始的几年大多集中在培养兴趣、丰富课外生活、让孩子能够在运动中快乐成长。和其他种类的青少年体育运动一样,西方和日本的家长、学校和社会也会重视足球作为让孩子强身健体、培养社交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锻炼意志品格的一项手段。

  当然在那些足球文化和足球氛围非常浓厚的国家(不仅是看足球、而且是踢足球氛围也很浓厚),很多小孩子从小就会主动要求父母让他们和邻家孩子一样去踢足球,而父母也会非常赞同。

  所以说到底,中国还是需要先建立起一个庞大的足球运动参与人口的基数,并且大力培养更多的优秀教练员,以及完善各个年龄段的足球联赛和青少年人才选拔晋升通道,才能在这个万里挑一的顶尖足球人才的培养游戏中把自己变强。

  也因此仅仅把中国足球的未来寄希望于建立几个配备名师及顶级训练条件的足校以及依赖中超俱乐部的为数不多的、投入往往也很有限的青训队伍,所能培养的足球人才基数还是远远不够在这个万里挑一的顶尖足球人才培养游戏中匹敌世界足球强国的。

  这些道理其实很多体育业内人士以及真心关注中国足球成长的朋友们也已经慢慢知晓了,关于足球青训的讨论也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可是有质量的中国青少年足球人口在基数上却没有什么大突破(做足球广播体操或是没有正规教练和比赛的踢野球不算),中国男足也再次缺席了世界杯。

  著名足球解说员刘建宏最近在节目中似乎一语点破天机:“你家孩子送去踢球了吗?“

  是啊,中国球迷有几亿之多,可是终究仍然还是看的多踢的少,真正愿意送孩子去踢球的家长有多少呢?

  在这个市场经济的时代,在这个中产阶级崛起的时代,在这个人生选择越来越多的时代,从各方面的投入产出及风险来考量,送孩子去踢球对于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似乎都还不是一个合理的人生投资选择。

  与很多西方国家以及亚洲的日韩等国同时重视青少年的文体素质培养,把体育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同,中国由来已久的传统文化崇尚的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加上当今的国内教育模式给到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升学压力非常大,升学也主要还是看学习成绩。对大多数中国普通孩子来说,学业作业的沉重负担让他们很难挤出大把时间去参加足球训练和比赛。

  在八九十年代,由于当时经济条件的相对落后,以及人生选择相对较少,除了极少数天才的少年苗子主动选择投身体育外,对于一些经济条件不太好的家庭以及学业成绩较差很难考进大学的学生来说,若小孩恰好有体育特长,在孩子年少时去选择走体校青年队这条路,虽然辛苦,但对于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或是通过体育去博一个未来,即便体育这条路不成功将来退役了也能有个分配的工作,这样去选对这些学子和家庭来说都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那样的时代已经过去。到了当今中国,绝大多数的中国家庭经济状况相对以前都提高了不少,而“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传统理念却没大变化,文化课成绩仍然是升学的关键。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下,已经很少有家长愿意牺牲小孩的学业去从事体育了。即便年少时业余参加了足球运动的孩子,在小升初或初升高的时候,面对急剧增加的学业压力,也常常会主动或被动离开足球。

  况且现在大学扩招了考大学比以前也相对容易了很多,即便考不进国内的理想学府,出国留学也为广大学子和他们的家庭提供了很多额外的选择。退一步说,即便现在没有大学文凭,相对八九十年来还是多了很多其他的职业选择可以养家糊口甚至过得风生水起。而若早早放弃学业去走专业体育的路,一来非常辛苦,二来风险也更大——现在退役运动员的出路国家基本已经不再包办解决了,万一受伤或进不了职业队,退役了也没个文凭,连工作都很难找,生活怎么办。

  也的确是有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的家长们开始慢慢重视起在文化课外培养小孩的体育特长,不过由于他们的出发点大多相对“现实”和“功利”,相对其他各种更实用的运动(如学游泳可以防止溺水,学跆拳道可以防身,学篮球貌似可以帮助长高,三者同时可以强身)、更时尚的运动(如网球、高尔夫、冰球、马术、击剑等)、也许可以帮助申请美国NCAA大学校队奖学金(各种亚洲人相对更擅长的个人运动以及冷门运动),因此除了极少数的铁杆球迷孩子和家庭,参加足球运动的投资回报收益从哪方面来说似乎都比不上以上所举例的其他运动的投资回报。

  何况足球运动由于对抗激烈,受伤的风险较大,中国的城市拥挤度又使得足球场地数量相对其他足球强国也是少的可怜,这些更加剧了增加有质量的青少年足球人口基数的难度。

  在欧美足球强国及日本,有兴趣和特长的足球青少年可以从小一边读书,一边接受高质量的足球训练和青少年联赛的锻炼。到达十五六岁左右若果然能证明其自身有进阶更高级别的专业足球的潜力,在不同的足球强国或有大量遍布全国的高水平的高中、大学足球联赛,或有大量高质量的专业足校和职业俱乐部青年队,或者同时有这两者并存,可以接收大批量的青少年足球尖子进一步发展。而且这些项目大多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基本不用再靠青少年家庭出钱,还可以继续提供中高等文化课课程。

  但是在中国这样的上升通道虽然也在小范围内存在(基本集中在数量有限的又年收费几十万的专业足校、或是投入往往很有限的中超俱乐部的青训营),而对于绝大多数中国普通家庭来说,这样的通道对他们是很渺茫的。在努力考大学毕业找工作,与赌上孩子前途巨额家当去为前途未卜的职业足球梦想搏一次之间,绝大多数中国家庭还没对足球发狂的热爱以及有钱到愿意去选择后者。

  所以每到升学压力超级大的小升初、初升高之类的人生关口,大量的足球青少年和他们的家庭会选择放弃足球。

  综上,中国足球若真想在你我有生之年凭自己实力踢进世界杯(不包括主办世界杯),个人认为那还真的需要中国教育体制的大力改革,以及全国范围内从小学生到职业队之间的足球人才培养选拔的体系进行全面的建设,定一个20年以上的长远目标以及每年的具体落实方案,然后每年照着执行,一步一步往前。

  最最重要的第一步,是如何通过改革把“送孩子去踢球”转变为能让千百万中国家长心甘情愿去选择的一个子女教育投资“优选项”——就好像绝大多数世界足球强国的家长所作出的选择一样。

  只有把踢球的青少年基本人口这个金字塔底盘先做大了,才能有接下去的培养锻炼和选拔足球青少年人才的基础和前提——包括在全国范围内培养数以万计的优秀青少年足球教练,逐步建立从小学到青年组各个年龄段的高质量联赛,建立更宽广的能够为全国各地各种家庭背景的高潜力青年足球人才提供进阶职业球员的有效培养和上升渠道。

  我不知道在这样一个连空气也有些浮躁的夏天,放弃自己难得的休息时间辛苦写下这篇有关中国足球未来发展的思考的文章会有多少人感兴趣看,不过还是决定了一个人静静地在电脑前敲下这些字。

  也许因为我是个傻子,也许因为我觉得在体育产业和校园体育领域工作了这么些年,我有那么一点责任来分享一些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来为这个我所热爱的领域尽自己的一份力,哪怕很微薄。

当前网址:http://www.hbxwzx.com/tiyu/2019-08-29/127889.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方资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