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赵光义的军事能力分析:颇具战略眼光屡犯低级错误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攻灭了十国的最后一个政权-北汉

  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攻灭了十国的最后一个政权-北汉。然后发动了对契丹辽国的一系列战争。

  经过高梁河之战、满城之战、雁门之战、瓦桥关之战、雍熙北伐、君子馆之战等一系列战役,宋太宗将自中原王朝周世宗柴荣时期就处于攻势地位的对辽战争,彻底变为了弱势一方。从此,宋军开始处于守势。

  与此同时,宋太宗时期还经历过与党项族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虽然宋军屡屡重创李继迁,但却没有从根本上处理问题,结果造成了日后西夏的崛起。

  在南方,宋太宗还发动过讨伐越南的战争,结果他任用的侯仁宝等人被黎桓打的大败亏输,几近全军覆没,主帅侯仁宝也战死。对内,四川发生了王小波、李顺领导的起义,这次赵光义终于没再出幺蛾子,任用宦官王继恩轻松平定。

  第一,赵光义用兵喜欢发动突然袭击。在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和雍熙三年(986年)宋军两次主动进攻辽国的战争中,赵光义都采用不宣而战的方式搞突然袭击。这种战术一度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在太平兴国四年的战争中,赵光义率军攻灭北汉后,于会师途中自镇州突然北伐,打了辽国一个措手不及,宋军连克金台顿、涿州,迅速打到幽州城下,把辽国的南京留守韩德让惊出一身冷汗。如果不是耶律休哥绝地反击创造奇迹,宋军也许就收复幽燕了。

  第二,赵光义对将领有着强烈的控制欲,喜欢遥控指挥。在太平兴国四年秋季的满城之战中,赵匡胤提前画好阵图来指示刘廷翰、崔彦进等人的军事行动,导致宋军在迎战辽军时束手束脚。幸亏当时的镇州监军李继隆和右龙武将军赵延进力挽狂澜,摒弃了阵图中的布阵方法,宋军才逆转了战场局势。

  第三,赵光义喜欢在布阵中模糊各个将领的位置,让他们互相制约。在太平兴国五年(980)的瓦桥关之战中,关南诸军在赵光义的刻意安排下,互不统属,结果造成了指挥系统的混乱,结果被耶律休哥打的落花流水,令崔彦进等人颜面扫地。

  第四,赵光义文人出身,即位前并未上过战场,这使得他的军事素养很差,基本军事素质也不过关。我们可以看到在他的军事生涯中,他所犯的低级错误比比皆是。在太平兴国四年的高粱河之战中,当宋军和辽军激战正酣时,作为宋军皇帝的赵光义居然在战场上逃跑,结果宋军一溃千里,损失惨重。

  在太平兴国五年的瓦桥关之战中,当辽国大军围攻瓦桥关多日后,本应率领禁军精锐迅速救援的赵光义却迟迟没有动静,导致瓦桥关守将荆嗣差点战死。而在对阵越南的白藤江之战中,他更是启用军事门外汉侯仁宝,结果直接促成了越南的彻底独立,赵光义犯的军事低级失误真是罄竹难书。

  但赵光义在军事上还是有一个优点的,那就是,他具备很好的战略眼光和战略布局能力。

  比如。在高梁河之战失利后,赵光义颇具眼光的在镇州、定州、关南布置了三路大军。在随后的满城之战中,这三路大军正好派上用场,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又比如,在雍熙北伐中,赵光义制定了兵分三路进军、扫清障碍后合围幽州的策略,这个策略让宋军彻底攻占了辽国的山后诸州。如果不是曹彬利令智昏的操作,宋军在三路会师后是很有可能成功打下幽州城的。

  可以说,赵光义是一个不错的战略家,但在具体战术上水平很差。这也导致了在他远离战场时,宋军往往能获胜。而他亲自指挥的战争,宋军则往往先赢后输。在战役的开始阶段,宋军靠突袭战术取得优势,然后在辽军调整过来后,宋军往往就会一败涂地,这种剧本屡屡上演。

  如果赵光义有自知之明,多做具体的战略统筹,少在具体指挥上瞎干涉,凭借北宋建国初期宋军强大的战斗力,收复幽燕地区还是很有可能的。可惜,赵光义不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合作,投稿等事宜请私信联系

当前网址:http://www.hbxwzx.com/junshi/2019-08-30/12821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方资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