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较为突出,截至2013年底,我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15平方米(全国平均水平为人均1.5平方米),健身场所不足成为制约人民群众健身的主要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较为突出,截至2013年底,我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1.15平方米(全国平均水平为人均1.5平方米),健身场所不足成为制约人民群众健身的主要问题之一。近年来,我省坚持政府主导,多措并举,齐抓共管,大力推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去哪儿健身”的问题。
近年来出台的《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安徽省“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建设的意见》《安徽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中对体育场地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到2020年,我省50%以上设区市建成1个中型体育馆、1个中型体育场、1个中小型游泳馆、1个综合型多功能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个体育公园。 50%以上县(市、区)建成1个小型体育馆、1个小型体育场、1个游泳设施、1个中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个体育公园。50%以上乡镇(街道)建成1个小型室内健身中心、1个全民健身广场、1个多功能球类运动场。 100%行政村建有公共体育设施。新建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要达到1.8平方米,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达12个以上。
省直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统筹协调体育场地设施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省体育局以项目化思维和工程化举措,大力推进重点任务和重点项目,科学规划和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公共设施。制定了《全民健身抓普及行动计划》,从2018年到2020年底,分三个阶段实施体育健身设施的达标工程。着力构建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五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重点加强健身步道、骑行道、健身广场、全民健身中心、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亲民、便民、利民的中小型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该项工作已全面启动,各市、县结合实际相继制定了具体工作方案,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省发展改革委和省体育局联合印发了《安徽省公共体育设施补短板实施方案》,按年度细化了建设任务,明确建设方式与资金来源,对建设主体、运行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与省体育局共同研究编制了《安徽省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0年)》,把足球场地设施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和发展振兴安徽足球的基础性工程,力争到2020年全省足球场地达到3260块。将体育设施建设项目备案下放到属地管理,减少环节,简化手续,全面实施网上申报和政务窗口受理,避免项目单位来回奔波。为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按照“管办分离”的原则,对中央补助投资建设的公共体育设施,鼓励采取“委托管理”等方式,通过招投标选定各类专业化的社会组织或企业负责公共体育设施运营。省住建厅制定出台了《安徽省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综合规划编制导则》,统筹各级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其中专门明确了综合体育场馆、专业体育场馆、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等公共体育设施的空间布局、建设规模、用地安排等控制要求,制定并出台了全国首个县城规划编制标准,分别就县域、规划区、建成区提出体育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要求,明确规定体育等设施设置标准、规模和布局,提出重要设施选址及建设要求。制定出台了《安徽省村庄规划编制标准》,明确了村庄建设中体育设施建设要求及规模配置。与省体育局共同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绿道建设发展健身休闲运动的指导意见》,将绿道建设与全民健身运动等有机结合,充分考虑公众游憩、健身等需求,到2020年累计完成城市绿道、步道建设4000公里以上。省财政厅加大资金投入和统筹力度。2015年起,留归地方的体育彩票公益金,省和市县分成比例由6∶4调整为4∶6,扩大市县体育彩票公益金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自主权。2013年以来,统筹中央和省级资金逾6亿元,支持地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以及大型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补助。省教育厅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会同省体育局制定了《关于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的指导意见》,从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工作目标、开放标准及形式、组织管理、经费保障、安全保障、工作要求等方面,对中小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做出了进一步细化。目前合肥、马鞍山等地每年安排专项经费,为开放体育场地设施的学校购买公众责任险。教育行政部门为开放学校配置电子监控设备,对开放场地进行监控。所有开放学校确定专人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制度,我省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工作不断前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周边人民群众健身场地的需求。
“十三五”以来,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相关文件要求,把体育场地设施建设作为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重点,在工作中进行不断创新与改革,出现很好的经验与做法,如:合肥将全民健身苑和笼式多功能健身场纳入市级民生工程,加大体育公园和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投入;亳州市积极推进市中心城区15分钟健身圈建设,以社区为依托,投资约2亿元,建设20个社区文体中心,每个室内健身场馆近3000平方米;池州市引进智美体育资金,建设池州市全民健身中心-智美池州气膜综合馆,启动绿运主题体育公园建设;阜阳市太和县加大资金投入,投入近20亿元建设资金,100%乡镇要在今年建成“三个一”(1个1000平方米以上小型室内健身中心、1个2000平方米以上全民健身广场、1个多功能球类运动场)。省体育局及时总结,通过召开现场会、大会交流、文件转发等方式进行推广宣传,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省政府将体育设施建设纳入对各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工作,每年根据各市体育设施建设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切实增强考核的全面性、针对性、科学性和导向性。建立与各级政府督查室协调联动的跟踪调研和督查机制。省体育局将体育设施建设纳入体育强省考核指标中,考核结果与体育强省建设专项资金进行挂钩。(省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高维岭)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当前网址:http://www.hbxwzx.com/tiyu/2019-04-21/8775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北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