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 尽管2019年的总体经济数据尚未公布,但我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
尽管2019年的总体经济数据尚未公布,但我国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
2019年2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8年的经济数据,其中2018年中国人均GDP达9732美元,比2017年的8836美元增长了10.1%,已接近1万美元的门槛。结合2019年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长表现,预计全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将会是很稳的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字距离近些年业内热议的“中等收入陷阱”上限已近在咫尺。
根据世界银行的定义,“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人均GDP始终徘徊在4000~12000美元区间,却不能突破12000美元的关卡,进而迈入发达国家的行列;跌入这一陷阱的国家,经济增长也往往极容易出现大幅波动或陷入停滞。
拉美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则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代表。以菲律宾为例,198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84.6美元,2014年仍只有在2865美元,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人均收入基本没有太大变化。再如阿根廷,早在1964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超过1000美元,在上世纪90年代末上升到了8000多美元,但2002年又下降到2000多美元,而后又回升到2014年的12873美元。
就我国而言,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距离“中等收入陷阱”上限(12000美元)越来越近,迈入高收入国家指日可待,这无疑是令人倍感振奋的事情。不过需要注意的是,GDP并不等同于居民的真实财富。
准确来说,GDP表征的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这里面不仅包括广大百姓的日常收入,还包括高楼大厦、高铁动车、马路立交桥等种种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生产税、营业盈余等其他方面的内容。按照经济学中的收入法核算公式,GDP表现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的总和,其中关系到国民财富的决定项只有“劳动者报酬”一个,这就注定了GDP的数值要远高于国民财富的实际总量,而所有的一切均摊到每个人身上便成了人均GDP,也便无形中放大了人民群众的身价。
试想,许多厂房、道路、桥梁、码头的重复翻新建设,虽然会让GDP一再增加,但国民财富却不会有明显变化;再有,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造成的各种物质和生命财产上的损失都没有计入GDP,但用于重建灾区的大量投资却能拉动GDP增长。
此外,数据也可以佐证这一观点,从历年人均GDP和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走势来看,前者始终高于后者,并且差距有逐渐加大之势。
因此,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固然可喜,但不意味着全部。为了促进消费、扩大内需,进而推动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势必还要从切实提高国人收入水平、完善一系列社会保障体系等多个方面继续发力。
更进一步讲,中等收入陷阱表面上看是收入问题,但本质上却是经济各方面发展的综合问题。因为中等收入陷阱的深层次含义在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新的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徘徊的一种状态。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大都表现为收入差距过大、人力资本积累缓慢、增长模式转型不成功、金融体系脆弱、劳动力转移困难、民主进程缓慢与腐败等等。
当前网址:http://www.hbxwzx.com/shehui/2020-01-07/168435.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北方资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