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5月20日报道称,乌克兰航空工业企业马达西奇公司总裁博古斯拉耶夫表示,正在与中国企业推进航空发动机研制工作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5月20日报道称,乌克兰航空工业企业马达西奇公司总裁博古斯拉耶夫表示,正在与中国企业推进航空发动机研制工作。
马达西奇公司是世界重要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之一,曾为俄罗斯供应军用直升机和其他大型固定翼军机的发动机。但随着乌克兰外贸方向的调整,马达西奇等乌克兰企业急需新的外方市场。
乌克兰工商业协会会长吉纳迪利·切兹科夫谈道:“我们所关心的是美国会不会买我们的货?答案是‘不会’。而中国确实会买。”他介绍称,预计到2020年,中国会成为乌克兰最大的单一贸易对象国。2018年,乌克兰与中国的贸易额达到98亿美元,双边贸易额在过去2年时间里增长了51%。
资料图片:乌克兰航空工业企业马达西奇公司总裁博古斯拉耶夫。(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
资料图片:珠海航展上的天骄航空与马达西奇联合展台。(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
乌克兰新任总统泽连斯基也表达了对发展中乌关系的信心。泽连斯基称:“中国的经验和投资对乌克兰十分重要。”
美国国防工业分析员鲁本·约翰逊认为,与马达西奇公司的合作将使得中国可以大批量生产相关类型的航空发动机。
2017年,一家名为北京天骄航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的中国企业试图收购马达西奇公司的股份。据博古斯拉耶夫介绍,天骄航空当初承诺的2.5亿美元交易款中已经有1亿美元到账,因此中方企业现在拥有马达西奇公司至少25%的股份。博古斯拉耶夫表示:“现在我们必须同中国合作。”
据马达西奇方面介绍,在中国重庆,马达西奇与天骄航空在2017年协议共同投资建设一座工厂,用于生产和维护航空发动机。中方伙伴还提议建设一座小镇用来安置乌克兰工程师,让他们体会到在家的感觉。
【延伸阅读】瞄准中国客户?天骄航空与马达西奇4款发动机将首次亮相珠海航展
参考消息网11月5日报道据来自北京天骄航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及旗下重庆天骄航空动力有限公司(统称天骄航空)的官方消息称,继2016年珠海航展后,天骄航空将与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再次联合参加即将于11月6日开幕的第12届珠海航展。届时双方将展出4款航空发动机,涉及涡轴、涡桨、涡扇等系列,均为首次在珠海航展亮相。在以发动机涡轮结构为造型的联合展台上,双方将重点展现合作业务体系、发展规划及中乌航空动力合作所取得的里程碑式成果,从而表明双方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合作已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
天骄航空称,其与马达西奇计划展示的4款重点发动机涵盖了大、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涡轴发动机和涡桨发动机。其中,AI-322系列发动机是新一代小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其加力型为AI-322F,可满足多种类先进教练机的使用要求,也可配装于中国L-15“猎鹰”高级教练机上。TV3-117VMA-SBM1V系列涡轴发动机可用作12至15吨新型直升机和现役直升机换发的动力系统,具备优异的可靠性能和在高海拔地区飞行的适应能力,可满足中国民用航空在科考、物资运输、救援等方面的需求。D-436-148FM发动机是一款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适用于执行支线或中短途干线飞行的客机和运输机,阿塞拜疆航空公司的安-178运输机已采用该型发动机。MS-500V-S发动机是一款先进的小功率涡桨发动机,适用于支线飞机和初级教练机。
本次航展上,天骄航空还将重点展示重庆产业基地的规划全景。据悉,天骄航空动力产业基地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航空产业园内,远期总体规划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分为发动机生产制造区、研发与综合管理区、发动机配套与燃机产业区3大区域,已于2015年底正式开工建设。2017年7月底,天骄航空发动机进口关键设备到位,一期项目顺利完工并成功进行了某型发动机地面试车,具备了该款发动机试验验证及维修保障能力。全面建成达产后,该产业基地将具备涡轴、涡桨、涡扇等多系列、多型号先进航空发动机研发、批产和维修保障能力,产能可达每年上千台航空发动机。
天骄航空表示,该公司与马达西奇的优势互补与深度合作,将对巩固和提升中国航空动力关键技术研发、产品生产、制造和维修保障能力发挥积极促进作用,对提高中国航空发动机研制水平乃至整个航空产业发展都将发挥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据天骄航空官方消息称,该公司是致力于航空动力的国际化高技术企业集团。为快速提升航空发动机研制能力,天骄航空与乌克兰马达西奇股份公司深度合作、高度融合,共享技术体系、制造资源和人才队伍,双方于2015年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天骄航空还与伊夫琴科-前进设计局签署合作协议,共同在重庆两江新区建设国家级航空动力产业基地。
有资料显示,马达西奇股份公司是目前乌克兰著名的先进航空发动机生产、使用监测和维修企业,被誉为“动力沙皇”。改公司始建于1907年,生产的发动机广泛应用于“安”“雅克”“图”系列飞机和“米”“卡”系列直升机,同时也生产地面动力设备。马达西奇公司累计生产了几万台不同用途的航空发动机,畅销世界100多个国家。近十几年来,该公司生产的新型发动机及改型多达55种,其中AI-322系列涡扇发动机、D-436系列涡扇发动机、D-18T涡扇发动机、TV3-117系列涡轴发动机、D-136涡轴发动机和D-27桨扇发动机均为乌克兰航空发动机工业的拳头产品。
参考消息网9月21日报道9月19日,第17届北京国际航空展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在这届北京航展中,与中国天骄航空集团近年来展开深度合作的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高调亮相,在其位于会展中心位置的庞大展台,对外展示了包括5款不同型号航空发动机在内的核心产品,引起现场专业人士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而此前,马达西奇公司与中国天骄航空集团在技术和人才引进方面的一些报道,也屡屡在国内引发军迷热议。那么,此番马达西奇与其中国合作伙伴在北京航展的高调亮相有何具体内容?其中所涉及的各型发动机产品和产业合作模式又有怎样的意涵呢?笔者将根据在现场参观的情况和搜集的资料,为读者做一简要分析。
此次马达西奇展示了该公司研发的5种不同型号的航空发动机,包括可装配于中国国产L-15高级教练机和俄罗斯雅克-130高级教练机的AI-322-25涡扇发动机、装配于俄军现役卡-52及米-28N武装直升机的TV3-117VMA-SBM1V系列涡轴发动机、用于奥地利钻石航空公司DA-50和DART-450轻型飞机的AI-450C系列涡桨发动机,以及用于轻型直升机和无人机的MS-500V系列涡轴发动机、用于支线涡桨发动机等。另外,马达西奇公司还展出了AI-9V-1辅助动力装置(APU),后者可作为地面或机载电源,为直升机发动机启动系统提供压缩气流。
此外,根据马达西奇公司在航展上发布的材料,该公司研制的航空发动机曾装配于诸如安-124、安-225等大型军用运输机以及米-26大型运输直升机上,而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些优质的航空发动机也可能登陆中国市场。
纵观天骄航空集团与马达西奇公司展出的各型航空发动机,笔者认为这不仅显示出两家公司携手拓展中国市场的雄心,更体现了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一些未来愿景。笔者注意到,此次航展展出的产品所覆盖和适用的机型十分广泛,而且恰好是近年来中国航空工业所着力发展的若干新锐机型所必不可少的关键装备。众所周知,中国航空工业在发动机方面素来存在短板,而近年来研发的几种新机型上,由于此前的研发经验和技术积累不足,所适配的发动机研制对于中国航空工业来说,仍存在着不小的困难。而马达西奇公司所推出的各种成熟型航空发动机,不但可以在技术上满足这些新机型的研发需求,更使得中国航空发动机产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少走许多弯路,这对于新机型的研制乃至国内航发产业的发展都将有着巨大的助推作用。
同时,马达西奇公司的发动机产品所适配的机型呈现出“一大一小”的特点。其成熟的航空发动机产品有些用于国内此前甚少涉及的大型军用机(如安-124和米-26),有些则适用于近年来成为我国航空工业新增长点的支线客机、轻型高教机和轻型无人机。而上述机型的共同特点,则是在中国国内航空市场都有着较大需求量,也是在国际航空市场上有较好发展前景的产品。因此,从市场角度看,国内企业选择与马达西奇公司展开技术引进和合作,无疑将在未来会有着可观的经济收益。
聊完了此次航展中两个公司共同展示的各型发动机,相信读者对于这两家航空企业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根据笔者目前的资料,马达西奇股份公司是目前乌克兰最大的航空发动机企业,在苏联时代就有“动力沙皇”美誉。发动机用于“安”“雅克”“图”系列飞机和“米”“卡”系列直升机,同时也生产地面用动力设备。长期以来,该公司研制的发动机用于“安”“雅克”“图”系列飞机和“米”“卡”系列直升机公司,积累了大量研发和生产经验。难能可贵的是,在乌克兰脱离苏联后的20余年时间里,马达西奇公司也并未像许多乌克兰军工企业一样陷于停滞的困境,而是仍不断寻求改进原有产品和进行新的研发工作。
相比于马达西奇公司这种航发界“老前辈”,其中国合作伙伴——天骄航空集团则堪称近年来方在国内航空业异军突起的一匹“黑马”。北京天骄航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资料显示为一民营企业。自该公司成立之初,就致力于与乌克兰航空发动机企业的合作。2015年,天骄航空与乌克兰马达西奇公司签署了在中国国内建设航空动力产业基地的合作协议。同年,天骄航空集团与重庆市共同注资70亿元,成立重庆天骄航空动力有限公司,形成了投资机构位于北京、而制造业实体位于重庆的产业布局。随即在2016年,天骄航空集团与马达西奇公司达成协议,全面引进乌克兰的航发技术并引进千余乌方技术人员,投资200亿元在重庆建设可制造多种航空发动机的一体化国家航发研制生产基地。
这对中国“新秀”与乌克兰“老前辈”的组合,可谓是一个在良好经济前景下“互利共赢”的典范。天骄航空集团尽管成立时间不长,但从其经营活动的公开报道看,该公司有着较丰厚的资本基础,且获得了北京和重庆等多地政府的支持,更在重庆的大型创业园区占得先机,率先获得了稳定的研发和制造基地。尽管此前缺乏航空领域的技术和经营经验是天骄集团的短板,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由于该公司目前集中精力于与马达西奇公司的合作,且为技术、人才引进和合作经营花费大量资金和时间成本,足以显示该公司的能力和基础。而专营与马达西奇的合作业务,也使得该集团较少受既往的运营经验和其他项目的牵涉(而这一问题在中航工业旗下的各公司中都有存在),使得引进马达西奇公司产品和技术的项目有着较好的发展预期。
而对于马达西奇公司来说,与中国新兴航空企业发展深度合作关系,不仅拓宽了其有限的业务和技术发展渠道,更给马达西奇公司提供了打破俄乌关系恶化所带来僵局的宝贵机遇。众所周知,由于苏联解体后,原属苏联的乌克兰拥有大量技术和人才积累深厚的高水平军工企业。然而,由于乌政府的低能和产业政策的缺乏,使得这些军工企业只能慢慢“吃老本”以维持生计,像马达西奇公司这样的佼佼者也只能靠改进成熟产品过活。长此以往,势必会导致乌克兰军工企业的技术水平产生不可逆的衰退。同时,由于近来俄乌关系不断恶化,主要产品基本依靠输出俄罗斯的马达西奇公司也陷入订单锐减乃至断绝的困境。而此番天骄集团与马达西奇公司的合作,为马达西奇公司提供了打破客户垄断,并得以“借壳”维持和发展技术能力的宝贵机会。因此,中乌航空企业联手,可谓国际航空业互利共赢的典范。
而从更深层视角来看,中乌航空企业在技术和人才引进方面的全方位合作,也开辟了中外技术合作的崭新模式。由于此前国内相关产业技术较为落后,因此,以往的航空技术合作多表现为中国对外国技术的单方面引进。这种合作模式不仅耗费巨大且没有主动权,也造成了对于外国技术只能“照本宣科”,却很难掌握外国技术精髓的局面。而此次中乌航企采取对等合作,中方提供场地资金,乌方提供人才技术的模式,不仅使得中国能掌握更多经营主动权,也更有利于中方借助外国成熟技术和人才,摆脱传统的单纯仿制模式,从产品研发、人才培养、装备制造等多方面“吃透”外国技术。此举将使我国未来可能在短时间内建立自主的航空发动机研制队伍,并具有一定的自主研发能力。
谈完上述话题,笔者还想聊聊个人对天骄航空集团与马达西奇公司合作的一点“猜想”。熟悉中国首艘航母“辽宁”号原型舰引进过程的朋友们或许会想到,此番中国引进乌克兰航发技术的模式,与多年前引进“瓦良格”号航母的模式有些许类似。而从目前情况看,这种以不起眼的民营背景企业主导重大技术引进的模式,或许正是基于减少技术引进的障碍的考虑。而近日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即报道称,马达西奇公司的领导层已经因“不当经营”而受到乌克兰执法部门的注意。毕竟航发技术属于乌克兰“国之重器”,尽管乌克兰经济不济,却也很难轻易将宝贵财富拱手于人。因此,只有采取相对低调而不引人注目的合作方式,才能最大限度减少中国技术引进的阻力。
同时,结合近年来新整合成立的中国航发集团,笔者也猜想对于马达西奇公司技术的引进,或许也预示着中国航发产业发展的一盘“大棋”。中国航发集团的成立,就是为了整合国内航空发动机产业相对分散而落后的局面,在产业规划层面助推中国航发产业发展。而此次从马达西奇公司全套引进的多型发动机,可适配于包括洪都、哈飞、西飞等航企生产的飞机,并且恰好都是目前国内紧缺的发动机类型。这种具有航空产业整体规划视野,且与国内技术短板“严丝合缝”的技术引进,与其说出自于航空产业“新秀”之手,还不如视作中国航发产业为实现跨越式发展而谋划的一盘低调的“大棋”。(文/马骐騑)
当前网址:http://www.hbxwzx.com/junshi/2019-06-09/105347.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北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