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 闪电战,作为二战中一种具有革命性与创造性的作战样式,并非德国战略家与将军们突发奇想,而是德国军事理论长期发展,与近现代科技融合的结晶与产物
闪电战,作为二战中一种具有革命性与创造性的作战样式,并非德国战略家与将军们突发奇想,而是德国军事理论长期发展,与近现代科技融合的结晶与产物。
作为一种作战样式,在二战前期,闪电战无疑是相当成功的,波兰三个星期被纳粹德国从地图上抹掉;作为欧洲第一陆军强国的法国,乃至整个西欧,在不到一个月时间内被纳粹彻底击败;苏德战争前期,苏联丧师失地,一溃千里。
但在二战后期,闪电战为什么不行了呢?因为德国丧失了发动闪电战的条件和优势。
德国虽然战败,但是闪电战这种作战样式却被军事强国们所继承与发扬,甚至可以说,现代战争的模式跟闪电战如出一辙,只是更加快速,更加猛烈,破坏力更大而已。
德国地处欧洲中部,西边临近法国,东边临近波兰、苏联。两线作战,是德国军事战略家们所想一直破解的“魔咒”。
一战中,如果按照老毛奇制定的方案严格执行,德军不要害怕东部俄罗斯的突击,集中强大兵力投入马恩河战役,那么法国很可能真的被击败。
但作为庸才的小毛奇,擅自改变作战方案,使德军丧失了开战初期唯一一次能击败法国的机会。德国由此陷入了最不想的消耗作战模式,而且是东西两线作战状态。一战败局已定!
面对机关枪、堑壕、铁丝网、强大炮群与坚固要塞构成的防线,以传统步兵的血肉之躯,根本无法突破。但一战末期,坦克的出现,为突破阵地防线提供了可能。
战败后的德国,痛定思痛,面对下一场战争,德国将军们苦心孤诣,将军们提出了闪电战理论。理论虽然很复杂,但进行解构,关键的无非以下几个要素,通过要素分析,更能明白闪电战的优点和不足。
一、全国实施总体战。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个方面全部为军事服务,整个国家就是一部强大系统而精密的战争机器。这点,对于德国而言,体现最为明显。希特勒纳粹德国将对外扩张作为整个国家意志,将全体国民全部绑在战争机器上。
二、首战即决战的理念。德国资源匮乏,很多重要战略物资都需要进口。德国在欧洲是个面积很大,人口很多的国家,但放世界范围内,德国的面积,人口并不占任何优势,一旦陷入拼资源、拼人口消耗的持久作战,失败不可避免。对德国而言,战争必须速战速决,开战即意味决战,集中相对或绝对优势兵力,突击,突击,再突击,欧洲国家除俄罗斯外,面积都普遍不大,面对这种新型作战样式,在闪电战快速而猛烈的暴击之下,一战的老套路,很难抵御。
三、巧妙的时机与突破点选择。德军突击可不蛮干,非常重视战术运用。事实上,二战前期,除了孱弱的波兰直接攻击外,面对的可都是强国,甚至德军在装备质量、数量、兵力上并不占优。面对欧洲第一陆军大国法国,德军用佯攻马奇诺防线,主力越过阿登山区,迂回包抄,重兵装甲突击,直取法国腹地。进攻比利时,遇到强大的要塞群,首次动用空降兵。二战前夕苏联可一点不弱,单前线万多架飞机,进攻苏联,德军用迷惑麻痹的方式。
四、在确保制空权条件下,注重坦克装甲集群运用。坦克虽由英国首创,二战前法国也是坦克制造大国,其数量和质量甚至比德国还要强,但是法国只是把坦克定性为支援步兵的武器,分散布置。而德国,在希特勒,古德里安等高层重视与领导下,坦克首次被以大集群方式组建,并被当突击尖刀使用,坦克的真正价值在德国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作为陆战之王,坦克集机动性、防护性、火力于一身。如果集中大量坦克,在获得制空权条件下,以集群方式突击,其进攻如同一把突击尖刀。天上飞机,地下坦克,这种立体突击所产生的威力不可小视,难以阻挡。
五、强调联合作战。闪电战一大特点就是突破纯步兵作战样式,而使联合作战样式雏形凸显,尤其强调空地协同步坦协调,各兵种联合协同作战。空军夺取制空权,坦克集群不断快速突破,快速分割敌人防线,后面机械化步兵再加以歼灭敌人。
当前网址:http://www.hbxwzx.com/junshi/2019-01-03/4047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北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