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成功的关键原来是这个!这位有23年教龄的特级教师告诉你  思享

来源:本站 浏览

小编:  原标题:家庭教育成功的关键原来是这个!这位有23年教龄的特级教师告诉你  思享  “为什么今天中国的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厌学情绪?” “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孩子的成长动力来自于哪里?我们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近日,在西城区社区家长学校公益大讲堂启动仪式上,北师大二附中特级教师何杰老师和大家分享了《教师眼中的家长角色》的公益讲座

  原标题:家庭教育成功的关键原来是这个!这位有23年教龄的特级教师告诉你  思享

  “为什么今天中国的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厌学情绪?” “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孩子的成长动力来自于哪里?我们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近日,在西城区社区家长学校公益大讲堂启动仪式上,北师大二附中特级教师何杰老师和大家分享了《教师眼中的家长角色》的公益讲座。在讲座中,这位从教23年的语文特级教师从教师的视角探讨“我眼中的家长角色应该是什么样”。讲座中很多观点值得圈友们细细琢磨。 最后再补充介绍一下何杰老师:在教育圈尤其是语文教育圈里,何老师可是名人,他不仅是京城名校师大二附中的语文特级,还是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特等奖获得者。去年12月,北京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措施的时候,何杰老师一篇题为“雾霾停课期间写给我学生的话”的文章迅速刷爆了朋友圈。 何杰老师曾给自己起了一个号,名为“杏坛赤子”。何老师以“杏坛赤子”明志,正如他常说的一句话,“用我的生命状态影响学生的生命状态”。

  中国的教育正在面临着转型的阵痛。 一方面,教育承担的改变个人命运的社会功能更加强化;另一方面,很多传统的教育方式与教育观念又受到冲击。特别是家庭教育,更是和以往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几年,独生子女逐渐成为学龄儿童家长群体的主要部分。这一代独生子女成为家长恰逢中国社会全面转型时期。 作为卡奴、房奴的独生子女家长们有极强的生存焦虑,因而“不让子女输在起跑线上”的理念更为执著,也更焦虑,因此很多人成为 “虎妈”;同时,他们又是受西方价值观影响的一代,他们自身追求个性、独立、轻松,淡看责任,也将这些看法融入对孩子的培养中,希望孩子快乐、轻松,于是也有很多人成为 “猫爸”。“虎妈”和“猫爸”同时存在于独生子女家长群体中,追求轻松与不甘落后的精神同时作用于他们的孩子,必然会有不同于以往的教育现状。 作为一名工作了二十三年的一线教师,我接触了很多学生和家长。看到了很多成功的家长和学生,也见证了许多失败的案例。中国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是最高的,他们最舍得给孩子在教育上投入精力与财力。同时,他们中的很多人,人生最大的烦恼也来自孩子的教育。我接触过的家长,感慨孩子难教育的很多,但探寻原因,又往往不明所以。 今天,我想从教师的视角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我眼中的家长角色应该是什么样。 我们不妨问三个问题?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孩子的成长动力来自于哪里? 我们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先谈第一个问题: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令人欣慰的是,在这次对西城区家长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家长的理念中,孩子的品德、习惯、健康成为最为重视的三项指标。这充分说明我们西城区家长的教育理念是很先进的。 我们培养的是善良正直、身心健康、诚实负责、能够适应社会要求的公民,我们重视孩子的教育就是重视我们的未来。 我们应该非常清醒的意识到:当我们老的时候,当我们根本起不来床的时候,是我们的孩子的爱心与能力延续着我们的生命和希望。这种延续是金钱换不回来的,因为父母子女之间的用心,是不可能用钱换来的。所以,立德树人,永远应该成为教育的第一目标,让孩子成为善良正直、诚实负责、懂得感恩、有益于社会的人,永远应该教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但从调查看,家长们最困惑的教育问题也是这个。 孩子任性、缺乏良好习惯、动手能力差、缺乏责任心是当下普遍存在的让家长头疼的几个问题,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如何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孩子的健康成长依旧是家长们公认的家庭教育重点。

  这就转到了第二个问题:孩子的成长动力来自于哪里?当代中国的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厌学情绪和精神空虚。 孩子任性、缺乏良好习惯、动手能力差、缺乏责任心则是厌学与精神空虚产生的内在原因。 由于过度呵护,如今的孩子普遍吃不了苦;同时这些孩子又始终面临着生命的意义的困惑。什么是幸福?如何获得幸福?在这些问题上,家长与学生都有认识误区。 一些人认为青少年时期就是要快乐,玩着乐着就可以度过童年;另一些人认为,只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成为人上人;还有很多人认为,我要赚足够的钱给孩子,让孩子一辈子吃喝不愁,让生命可以浪费。 所有这些说法也都折射在学生身上:要分数时欲望极其强烈,一旦付诸努力,就坚持不下去;如果学习不好,首先归因为教师教得不好,题目出得不好,或者自己太笨,想尽一切办法逃避责任。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学生的认知问题,一个是学生的情绪控制问题。 认知:幸福来自哪里?幸福来自钻研与发现;幸福来自心灵与精神的愉悦;幸福来自自身价值的肯定(理想信念)。认知问题,往往来自家长的影响—— 视劳动为吃苦、重结果而非过程、强调成功而不是成人,把感官快乐当作幸福,强调外部动机大于内部动机、教育急功近利。这些都是我们在教育时常常出现的认知误区。正是这种认知误区影响了孩子的认知,他们在遇到成长的困境时,也会产生错误认知,最终的结果就是任性、缺乏良好习惯、动手能力差、缺乏责任心。因此,在我的教育中,理想信念教育、理性认知教育就成为极为重要的教育内容。 情绪控制问题,同样需要家长与教师关注。 克服成长中的困难,必须有一种积极的情绪。而我们往往会忽略孩子积极情绪的培养,用自身的恶劣情绪影响孩子,又因为自己缺少坚持而导致孩子放弃。 我曾对我所教的班级做过心理测试:发现父母在教育坚持性上做得不好的,学生的坚持性都不太好。可见家长与教师自身的情绪与坚持是多么重要。

  由此就谈到了第三个问题:我们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我一直不主张让所有家长都变成教育理论的专家,也不认为有什么教育方法可以适用于所有孩子。但我相信一点,家长自身的修行,是家教成功的基础。一般来说,品学兼优的学生大多有正直进取、尽心负责的家长,这些家长或许并不懂教育科学,但他们的言语行为恰好符合教育规律,又以其言传身教无形地影响着孩子。而各种问题学生,往往有着不合格的家长,这些家长有的是自身个性品质、心理状态甚至价值观有偏差,有的则是不懂教育规律:总之,他们对孩子有形无形地产生了负面影响。 比如,一些家长积极鼓励孩子从事社会工作、为集体奉献,哪怕耽误一些做题的时间也在所不惜,而他们的孩子往往成绩都很好,亲子关系、个人心态都很好;而另一些家长只想抓孩子学习,对各种活动不积极参加,更不愿孩子为集体服务,这样的孩子成绩往往并不好,亲子关系紧张,个人心态不健康。 这其中的原理很简单。家长对孩子参加社会工作的态度,反映了家长的认知方式。在他看来,孩子只要把学习搞上去就行,其他都不重要。且不说这种观点如何,就是这种片面的认知方式,也会影响到孩子。 孩子对家长的具体要求有可能反对的,但对家长的认知方式却在不自觉接受。如果家长认识是片面的,那么他们也同家长一样,会片面地认识外界,进而片面地认识家长,最后导致亲子关系紧张。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教师的善待。作为教师,必须要求自己对所有孩子都抱有真挚的爱心。但家长必须明白,孩子在您那里是“唯一”,在教师那里就是“之一”。教师不是您孩子的服务员或保姆,也不能用像“孩子的妈妈”这样的比喻去要求教师。 教师是教育者,他用他的专业智慧和博爱之心去影响您的孩子。 这就表明,教育是必须要投入感情的。而这种感情的投入,绝不是哪个领导一要求谁号召就可以有,师生之间、家长与教师之间,只有充分理解并有足够善意,对孩子的教育才会有良性循环。 所以,作为家长要充分理解教师的教育行为。 教师的教育难免会让一些孩子抱怨或不理解,家长绝不能助长孩子的抱怨和不理解。遇到不同看法,尽量从理解的角度思考教师的教育行为,至少要做到就事论事,切不可过度概括。 同时,只要条件允许,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家校交流、亲子交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的教育教学和孩子的成长状况。 我本人则在工作中积极开展了家校交流,促进家校、亲子的理解与沟通。我召开的许多班会都有家长的参与。 我给学生传递的是积极健康的心态。同样,作为父母,我们更应该有良好的心态。积极进取、感恩社会、平和对待各种困难和挑战,而我们的平和心态,换回的,则是健康的心理。作为教师,我有一个教育座右铭:用我的生命状态影响学生的生命状态。我热爱这个工作,是因为这个工作对我来说是一个要终生学习、终生修身养性的工作。那么同样作为家长的我,与大家共同教育孩子的战友,送给大家一句话:教育是一项终身的修行。 在孩子面前,我们永远要成为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会潜移默化但极为深刻地影响着孩子,只有我们和孩子一起进步成长,我们才能让孩子真正幸福地成长,最终让我们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当前网址:http://www.hbxwzx.com/jiaoyu/2018-12-03/24646.html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河北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你可能喜欢的: